[发明专利]高钙、高盐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8509.8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娜;潘咸峰;李茂双;张方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34;C02F1/52;C02F1/7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工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高钙、高盐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原油脱盐、脱钙,石油炼制、催化裂化,环氧氯丙烷,氯碱等石油化工装置产生大量高钙、高盐废水,高钙、高盐会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产生毒害、抑制作用,并且破坏污泥沉降性能,从而导致传统活性污泥法很难实现高钙、高盐污水的有效处理;由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抗盐度冲击能力差,对于高钙、高盐污水处理效率低。目前,高钙、高盐污水处理一般采用接种适盐微生物的方法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处理,但接种适盐菌亦难以抗拒高钙、高盐度恶劣环境的冲击,也会受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其它微生物的竞争作用,导致该方法处理成本高、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处理效果。
中国专利CN100443426C公开了一种《高钙、高有机物含量的废水处理方法》。该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处理有机物负荷高、脱钙脱铁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可处理的原水CODcr浓度为10000~20000mg/L,钙含量为500~6000mg/L,铁含量为0~500mg/L,处理后的废水CODcr浓度可以降低到800mg/L以下,钙含量降为200mg/L以下,铁含量降为10mg/L以下。但是该方法除钙费用高,且处理后废水COD难以达到小于60mg/L的指标。
中国专利CN101054232A公开了一种《高含盐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它是在序批式反应器中通过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并采用一定的启动运行方法及污泥驯化方式,在不投加适盐菌条件下使反应器内污泥实现聚集生长并形成复合微生态,实现高含盐废水的高效处理及改善系统的抗盐度冲击能力。但尚未公开采用该工艺方法对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所达到的具体技术指标,以及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的处理效果。
一种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适用于高钙、高盐环境工业废水处理的多系统组合处理方法是水处理界所渴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适用于高钙、高盐环境工业废水处理的多系统组合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本发明的高钙、高盐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废水处理组合操作系统:
a.预处理系统,
b.水解酸化厌氧生化处理系统,
c.适盐菌纯氧曝气生物处理系统,
d.接触氧化膜法生物处理系统,
e曝气生物膜处理系统;
其中:
a.预处理系统包括混合絮凝沉降单元和预氧化单元,工艺条件控制如下:
①混合絮凝沉降单元:加入絮凝剂,反应时间5-30分钟,沉降时间为30-120分钟;
②预氧化单元:采用压缩空气曝气,溶解氧控制在0.8-2.0mg/L;调节pH并控制pH值在2.5-7.5之间;内置铁刨花,其孔隙率为55%-95%;
来自各生产装置的多股工业废水混合后形成高钙、高盐废水,首先进入本发明的组合处理系统的预处理系统,在混合絮凝沉降单元,部分钙和碱度在絮凝剂作用下,形成碳酸钙沉淀被除去,即中和了废水中的碱度又去除部分钙,中和后的废水呈中性,大大减弱了废水结垢的趋势。
在预氧化单元加酸调节pH,使混合絮凝沉降单元剩余的Ca2+在此不结垢;预氧化单元内置的铁刨花,在酸性充氧的条件下,利用零价铁催化还原作用,将难降解的有机卤化物还原为易降解的烃类。
b.水解酸化厌氧生化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分为I、II两段,结构特征如下:
①I段池约占池容积的3/5,采用强度可控式液下搅拌器;
②II段池约占池容积的2/5,内置半软性填料,填料占II段池容积的50%;
③水解酸化II段池底面呈45°斜坡,水解酸化池I、II段之间设有挡板,有利于II段污泥回流到I段;
④技术指标:水力停留时间5-15h,溶解氧DO≤1.0mg/L,污泥浓度MLSS1500-30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