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油废水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8496.4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郝在晨;朱荣振;何加海;梁金龙;潘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72737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油 废水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油废水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炼油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大量废水,具统计每炼制一吨原油要平均产生3.4吨废 水,炼油废水成分复杂,为一种含硫、油酚、有机氮、苯、石蜡、高分子聚合物等 多种污染物的混合废水;污染物浓度高,COD达1500-2000mg/L,NH3-N达200-400 mg/L;废水中大部分为难降解物质,对微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因而处理难度 极大,目前通常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处理方法,例如隔油、浮选、A/O、接触氧 化、沉淀等工艺。由于炼油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大,加大了处理负荷,使得 炼油废水处理普遍存在一次性投入高、工艺复杂、安全性差、处理成本高、出水水 质难以稳定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油废水预处理方法,以制碱废渣为处理剂,可降低炼油 废水处理的进水污染物浓度和处理负荷,达到降低废水色度、NH3-N和COD值的目 的,降低炼油废水的处理成本,使出水水质更易稳定达标。
制碱废渣是纯碱生产过程中外排的废弃物,是一种由硅、镁、钙、氧、碳等 元素组成的胶体状物质,对重金属、有机物、NH3-N等有很强的吸附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处理剂选用制碱废渣,将制碱废渣与炼油废水充分混合接触,澄清后排出上清 液以完成炼油废水预处理。
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以制碱废渣为处理剂,先将制碱废渣湿磨,然后按 废渣与废水重量比为1-5∶100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澄清后上清液排出,完成炼 油废水预处理。
本发明由于以废弃物制碱废渣为处理剂,价廉易得,处理方法简单,可以充 分利用废弃物资源,降低炼油废水处理负荷和成本,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炼油废水 的COD去除率为50-60%;NH3-N去除率为67-77%;上清液无色透明,脱色率达 85-90%。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其他类似废水的预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取炼油废水10公斤,放入带搅拌的容器内,该废水呈浅棕色带臭味, COD为1800mg/L,NH3-N为300mg/L,向容器内加入湿磨的制碱废渣100克,常温下 搅拌40-60分钟,澄清,经测定上清液COD为900mg/L,去除率为50%;NH3-N为 100mg/L,去除率为67%;上清液无色透明,脱色率为85%。
实施例2取炼油废水10公斤,放入带搅拌的容器内,该废水呈浅棕色带臭味, COD为1780mg/L,NH3-N为320mg/L,向容器内加入湿磨的制碱废渣250克,常温下 搅拌40-60分钟,澄清,经测定上清液COD为890mg/L,去除率为50%;NH3-N为96mg/L, 去除率为70%;上清液无色透明,脱色率为85%。
实施例3取炼油废水10公斤,放入带搅拌的容器内,该废水呈浅棕色带臭味, COD为1750mg/L,NH3-N为350mg/L,向容器内加入湿磨的制碱废渣500克,常温下 搅拌60-80分钟,澄清,经测定上清液COD为700mg/L,去除率为60%;NH3-N为 80mg/L,去除率为77%;上清液无色透明,脱色率达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