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太阳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8360.3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宋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钊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F24J2/00;F24D1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被动 太阳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利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太阳房。
(二)背景技术
当前,太阳能的利用技术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随着一次性能源的枯竭,可再生的清洁的太阳能必然成为人类今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因此,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一定会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
我国的家庭取暖采用的空调取暖、暖气片取暖等方式,均需要消耗电能或是煤炭,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地暖虽然能够节省一部分能源消耗,但由于安装费用较高,没有达到普及。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农村住宅居多,由于农村能源短缺,大多数农村冬季室内环境差,至今没有较合适的容易普及的取暖设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取暖,节约空间资源的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太阳房。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太阳房,其特殊之处在于:朝阳墙体外安装有与其形状、大小对应的太阳能吸热板,太阳能吸热板与朝阳墙体之间留有暖风通道,朝阳墙体的上下边沿处均设置有空气流通口。
太阳能吸热板与朝阳墙体对应设置,在不影响房屋内采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朝阳墙体的面积,将照射在墙体上的太阳能加以回收运用;在太阳能吸热板和朝阳墙体之间设置暖风通道,并与朝阳墙体上设置空气流通口,有助于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太阳能吸热板回收的太阳能首先将暖风通道内的空气加热,空气温度升高,暖空气向上流动并通过墙体上端的空气流通口进入室内,使室内的冷空气通过墙体下端的空气流通口进入到暖风通道中被加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空气循环加热的空间,为室内提供了良好的保温效果。
本发明所述太阳能吸热板在与朝阳墙体的空气流通口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可闭合的通风口。太阳能吸热板的安装对冬季取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一旦到了夏季,如果太阳能吸热板继续集热保温则较为不恰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太阳能吸热板进行拆卸,但是每年的拆装工作比较麻烦且很不合理;在太阳能吸热板上设置通风口,将原来太阳能吸热板与室内空间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破除掉,使其与外界通风,太阳能吸热板此时的作用只是单纯的蓄热,而不会对室内环境起到影响。
本发明所述太阳能吸热板上下沿分别与地板和房顶接触。将太阳能吸热板设置为一个整体,方便了空气流通口的设置;若是将太阳能吸热板分为多个独立区域,则需要在将每个区域的太阳能吸热板与墙体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在与其对应的墙体上分别设置上下空气流通口,这样的设置就变得相当复杂。
本发明依靠冬季太阳高度角低的自然特征,设计出以房屋结构本身来完成集热、蓄热和释热功能的太阳能供暖系统。从本质上说,利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房屋是强调利用太阳能的节能建筑,太阳能供暖造价增加不多,节能效益显著,故太阳能供暖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广太阳能技术的主流。
照射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热辐射和透过玻璃窗产生的热量,被称之为被动的太阳能热。这部分太阳能热的利用可以设计为日间贮存夜间用,即用贮热材料置于墙体外或直接作墙体材料,白天受阳光照射后贮存热量,晚间则将热量释放出来加热建筑物,再一次扩大了太阳能利用领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创新性、合理性、通用性的特点;
(2)具有提高太阳能热利用、降低能源消耗的优点;
(3)具有安全、美观、合理的设计;
(4)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5)安全系数高,可靠性高。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朝阳墙体,2太阳能吸热板,3暖风通道,4空气流通口,5通风口,6地板,7房顶。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朝阳墙体1外安装有与其形状、大小对应的太阳能吸热板2,太阳能吸热板2与朝阳墙体1之间留有暖风通道3,朝阳墙体1的上下边沿处均设置有空气流通口4;所述太阳能吸热板2在与朝阳墙体1的空气流通口4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可闭合的通风口5;所述太阳能吸热板2上下沿分别与地板6和房顶7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钊,未经宋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