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7816.4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门兴;王继祥;袁成肯;徐文青;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凯华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H1/00 | 分类号: | A41H1/00;A41H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勇 |
地址: | 25001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装 一体机 横梁 变形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变形后的刀压补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服装切绘一体机的机头部分主要有下横梁、上横梁、切刀、电磁铁、纸、压纸轮、刺轴、小车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为一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带动刺轴转动,在压纸轮的共同作用下带动纸作前后运动,另一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带动同步带拉动小车作左右运动,小车上的切刀在电磁铁的带动下作上下运动,切刀落下就会在运动的纸上按服装图样要求切出纸样。
由于下横梁多为金属材料,比如铝合金,当其长度较长时必然会显现形变,而且在制造过程中或在压纸轮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一般是向下凹,导致切刀在下凹处无法将纸切透,从而影响了正常作业。这种下凹变形一般在制造完成后就能测量出来,并在使用中不会改变。因此,一般的服装切绘一体机的下横梁长度不超过1.8米,如果超过将导致切绘的成品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可有效对下横梁变形进行检测从而进行刀压补偿,保证切绘正常进行等优点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它的步骤为:
1)采用常规方法对下横梁的下凹变形范围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的变形位置形成坐标点,将坐标点位置输入控制计算机;同时将测量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凹陷深度也一并输入控制计算机;
2)控制计算机在切绘时,按照小车所在位置是否在下凹变形范围内判断是否需要刀压补偿,需要的进行刀压补偿,否则不进行刀压补偿。
所述刀压补偿为,下横梁的下凹深度越大,补偿刀压越大,反之补偿刀压越小。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下横梁的下凹变形在使用中不会改变的特点,先利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将下横梁的各个下凹变形处标记出来,然后以下横梁为x轴,以进纸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在使用中,小车安装在与下横梁平行的上横梁上,并沿上横梁运行,然后将下凹变形处的x向坐标值和y向坐标值(y向由于没有运动,因此其坐标始终为y=0)输入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则根据得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坐标值,在小车运动切绘时进行刀压的补偿。同时在测量时还将下凹变形处的下凹深度也一并测量后输入控制计算机,在补偿时控制计算机在下凹变形大的地方增大刀压,在下凹变形小的地方则减少刀压,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的刀压补偿,保证切绘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
其中,1.下横梁,2.上横梁,3.切刀,4.电磁铁,5.纸,6.压纸轮,7.刺轴,8.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图2中,服装切绘一体机的机头部分主要有上横梁2,小车8安装在上横梁2上。同时在小车8上设有切刀3、电磁铁4。在上横梁2的下方是平行设置的下横梁1,上横梁2与下横梁1对应处设有压纸轮6,纸5从上横梁2和下横梁1间穿过,并由压纸轮6压紧在下横梁1上。
在下横梁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刺轴7。
本发明的补偿方法为:
首先,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对下横梁1进行测量,将下凹变形处进行标记,标记时以下横梁1为x轴,以进纸方向(与x轴垂直)为y轴,这样下横梁1上的各个下凹变形处会有x和y两个坐标值,由于下横梁1不动,因此其y向坐标值为0,这样各下凹变形处就只有一个x向的坐标在变化,它们的y向做标均为0。将各个下凹变形处的坐标值送入控制计算机,同时在测量时还将下凹变形处的下凹深度一并送入控制计算机,由控制计算机通过电磁铁4控制切刀3的进刀深度。当切刀3运行到某一下凹变形处时,由于控制计算机事先已有该处的坐标,它可得知此处的下凹深度,它根据下凹的深度调整电磁铁4的电流进而控制切刀3的下切深度,在下凹变形大的地方进刀深度加大,下凹变形小的地方进刀深度就减少,从而完成切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凯华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凯华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