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4694.3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翠英;郑翠玲;亓子涵;陈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翠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9/20;A61P3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疼痛 酸味 药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丸剂,特别是一种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
背景技术
癌性疼痛既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效的控制癌性疼痛,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急待解决的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新生癌症患者,其中癌性疼痛发生率可达50%,而且这些癌性疼痛均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特别是淋巴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中晚期癌症患者伴随的疼痛更加严重。目前对于这种癌性疼痛通常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西药镇痛,采用的西药主要是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和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抗炎药,采用这些西药存在的主要缺点是:阿片类镇痛药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以及呼吸抑制、减少胃肠蠕动等副作用。采用中药治疗也有一些研究,一般选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软坚散结等药物,如采用苦参、土茯苓可止痛,并能抑制癌细胞扩散;采用三七、川芎、川乌等活血化瘀中药,可具有抗癌痛的作用,从川乌中提取的氢溴酸高乌头甲素片剂或针剂是一种高效抗癌止痛剂;利用酸味中药治疗癌性疼痛,没有明显的定量成型应用于临床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选不同的酸味中药,合理定量组方,能进行临床有效防治癌性疼痛,且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的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药物原料组成:乌梅占13-15.5%,焦楂占13-15.5%,山萸肉占20-23%,人参占10-12%,炒白术占10-12%,茯苓占9-12%,绞股蓝占9-12%,甘草占6-8%。按以上重量百分比称取各药物原料,共同混合,磨成细末,炼蜜成丸,每粒重9克。
服用方法:在对癌症患者放化疗的同时,口服该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每日1次,每次2粒,连服12周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合理定量组方,能进行临床有效防治癌性疼痛,且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该防治癌性疼痛的酸味中药丸的药理为:
乌梅:味酸、涩,性平。含有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齐墩果叶酸、石甾醇等成分,对人体子宫颈癌JTC26抑制率在90%以上,能增强白细胞或网织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焦楂:味酸、甘,性微温。含有枸橼酸、金丝桃甙、多酚类化合物、苹果酸、维生素C、糖、鞣质、皂甙等成分,其中多酚类化合物是较强的抗癌有效成分,具有抗噬菌体作用,有抗癌活性的作用。其水煎液可以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对JTC26体外实验抑制率为50-70%;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含有没食子酸、山茱萸甙、莫罗忍冬藤、番木鳖甙、熊果酸、苹果酸及皂甙等成分,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对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线治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提升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山茱萸能杀死癌细胞,临床主治各种肿瘤,如肝癌、妇科肿瘤、脑部肿瘤等属肝肾不足者及转移性肝癌时的盗汗、虚汗不止等;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经。主要功能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炒白术:味苦、温。入脾、胃经。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茯苓:味甘、淡、平。归胃、肝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
绞股蓝:寒,苦。归胃、脾、肾经。具有抗癌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还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翠英,未经郭翠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4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