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迷宫式汽封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1805.5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美琴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F01D1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式汽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封,更具体地说,涉及汽封迷宫腔室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汽封适于汽轮机等设备上,通常安装在转动轴上,用于转轴端汽封或叶顶汽封。如中国专利“节点式侧齿迷宫汽封”(专利号03211345.5)公开了一种迷宫汽封,包括位于机壳和转动轴之间且由弹簧片定位的密封环,在密封环突出的直齿侧面设有侧齿。目前,现有技术的迷宫式密封结构利用流体通过迷宫时产生的阻力,使得流体自身的动能逐渐消耗,流量随之减小,最终实现密封状态。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例如,转动轴运转过程中出现震动等情况,造成迷宫齿与轴体之间间隙变大,影响密封效果;或者因结构限制,迷宫效应不足,影响汽封效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迷宫效应强,能有效实现汽体密闭的汽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迷宫式汽封,包括密封环,密封环内腔沿轴向间隔设置环状支撑盘。每一支撑盘内环连接有在轴向宽度大于支撑盘的支撑筒,支撑筒两端分别沿径向设置有一高一低的折齿。高位的折齿对应于转子外柱面上的台阶处,低位的折齿对应于转子外柱面上的凹槽处。优选方式下,同一支撑筒两端折齿对应的台阶处和凹槽处为相邻关系。
此外,最优方式下,每一折齿的端部成台阶状。
为了方便本发明的汽封安装,在密封环外圆柱面上设置有环状凸缘,凸缘的外环间隔连接有轴向宽度大于凸缘的圆弧套筒。而为了增大迷宫效应,优选方式下,密封环的内腔柱面成不规则的锯齿状。
本发明将传统高、低齿独立形式变成由一支撑盘和支撑筒连接的结构,支撑盘和支撑筒将相邻的折齿的根合并为一个支撑组件,达到合根目的,同时依靠粗糙、结构复杂的锯齿腔室,增大迷宫效应,从而加大了汽封内部的空间,以及空间的复杂度。而折齿端部自然形成曲折状,打乱内部气流方向,减少了定向流动,进一步放大迷宫效应。同时本发明的齿腔底部由无数锯齿构成,加大内部的粗糙度,从而增强能量转换。具体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邻的高、低折齿在根部由支撑盘连为一体,加大了内部空间,以及空间的复杂度,从而使能量转化空间变大。
2、密封环的折齿形成迷宫形状使内部气流无规则串动。
3、密封环内壁成锯齿状,增加了内部的粗糙度,从而有助于加大空间,并因此打乱气流状态。
4、采用更先进的弧端调整,安装更加人性化,便于精确定位。
5、本发明保留传统汽封的优良特性,尤为突出的是,其外形与现有技术的同类产品相比,不做太多变化,甚至尺寸也保持不变,从而本发明的汽封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
6、弧端调整、背弧可调式结构使得本发明更人性化,可调整处在汽封块两端,达到最理想化的可调整状态,并因此保证实际操作更精确、更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封使用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下半部的对称部分;
图2是图1所示汽封使用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下汽封六分之一结构端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汽封六分之一结构端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汽封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显示出汽封与外部固定结构的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迷宫式汽封,包括密封环2。密封环2的内腔沿轴向间隔设置环状支撑盘1;每一支撑盘1内环连接有轴向宽度大于支撑盘1的支撑筒3,支撑筒3轴向宽度两端分别沿径向设置有一高一低的折齿21。从而锯齿腔5形成凸形结构或台阶状结构,加大了内部空间,以及空间的复杂度,加大了能量转化。
每一组支撑盘1、支撑筒3以及高、低折齿21设置的位置由转子6外柱面的台阶与凹槽决定。高位的折齿对应于转子外柱面上的台阶处,低位的折齿对应于转子外柱面上的凹槽处。优选方式下,同一支撑筒两端折齿对应的台阶处和凹槽处为相邻关系。
此外,设置支撑盘1、支撑筒3以及折齿21的组数根据密封要求而定。可以是一组,采用两侧间隔方式;也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组,甚至更多组结构间隔排布也可。
为了进一步增强迷宫效应,每一折齿21的端部设置成台阶状。而且密封环2轴向两端的挡齿31优选方式下也设置成折齿状结构。而且密封环2内腔柱面成不规则的锯齿状结构(参考图1标号4所示)。图1还表示出蒸汽的流通方向,具体参考图中箭头所示,蒸汽从左侧进入第一个台阶状的锯齿腔内,而后从高、低折齿内径的缝隙进入位于中部的“凸”形锯齿腔,最后进入右侧的锯齿腔。由于内部空间加大,而且空间复杂,加大了能量转化,使得汽封效果更加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美琴,未经刘美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