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独立式自动给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1114.5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泉德 |
主分类号: | E03B11/02 | 分类号: | E03B11/02;F16K31/18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201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自动 给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独立式自动给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给水装置主要由供水源、储水容器及给水阀组成。其原理大致相同,即都是将给水阀的阀体总成设置在储水容器的内部,以实现对储水容器中的水量进行有效控制的作用。但是由于将给水阀的阀体总成设置在了储水容器的内部,因此在清理储水容器时,由于阀体的存在,给清理工作增大了难度,而且不容易清洗干净(由于自动给水阀常应用于抽水马桶),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时,直观感觉很反感且不卫生。同时由于将阀体总成设置在储水容器的内部,相应的必须增大储水容器的体积,而且需固定不能移动,所以导致储水容器的占地空间受限,也相应的增加了成本;并且安装起来,操作比较繁琐,增加了不便。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给水阀受其内部结构的限制,止水阀是直接克服水压止水,由于水有一定压力,注水口必须设置得很小,这样才能减小水压,在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完成止水工作,而进水口设置的狭窄,必然会使供水的速度较慢,因此在限时供水的地区,将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立式自动给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水容器清理难度高、不卫生、占地空间受限、不能移动的问题。而且本发明成本低,供水速度快,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供水管及储水容器,给水阀设置在储水容器的外部,给水阀的一端与供水管相通,给水阀的另一端与储水容器相通。
所述的给水阀包括下述结构:阀体的内部设置内注水管和浮子,内注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管相通,内注水管的另一端与储水容器相通;内注水管的注水口处设有止水阀,止水阀与升降拉杆的一端相连,升降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浮子上。
所述的止水阀的下部设有阻水胶圈。
所述的给水阀与储水容器之间的内注水管的外部套装有外通水管,外通水管的一端与储水容器相通,外通水管的另一端与给水阀相通。
所述的外通水管与储水容器之间设有密封胶圈和加固件。
所述的给水阀的阀体上设有固定卡口和排气孔。
所述的止水阀与升降拉杆之间设有定位弹簧。
本发明的效果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改变给水阀的结构,将其设置在储水容器的外部,使得储水容器不受影响、便于清洁,很好的保证了储水容器的卫生;而且使储水容器的体积不受限制,节约了成本,并且方便安装。
2、本发明的给水阀直接与供水管相通,使得给水阀内部的止水阀不仅下端受到升降拉杆的拉力,中部还有定位弹簧的双向作用力,上端还可受到注入水的压力,所以注水管口的直径即使设置的较大,仍能保证当储水容器中的水量达到一定水位时,止水阀将被拉下,定位弹簧也起到向下作用力,堵住注水口,停止向储水容器中注水,从而提高了给水装置的安全性能,不会误放水或不放水;同时,由于可加大注水口,所以加快了注水速度,不会因为限时供水,而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3、本发明将给水阀设置在储水容器的外部,可以解决人们的视觉反感,易于接受。
另外,本发明可设置磁化功能,提高水质,也是为了配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最理想的便民配套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给水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止水阀,2、阀体,3、阻水胶圈,4、外通水管,5、内注水管,6、固定卡口,7、升降拉杆,8、浮子,9、供水管,10、注水口,11、给水阀,12、储水容器,13、加固件,14、密封胶圈,15、排气孔,16、双向定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更详细的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包括供水管9及储水容器12,给水阀11设置在储水容器12的外部;给水阀11的阀体2上设有固定卡口6和排气孔15;给水阀阀体2的内部设置内注水管5和浮子8,内注水管5的一端与供水管9相通,内注水管5的另一端与储水容器12相通;内注水管5的注水口10处设有止水阀1,止水阀1的下部设有阻水胶圈3;止水阀1与升降拉杆7的一端相连,止水阀1与升降拉杆7之间设有双向定位弹簧16,升降拉杆7的一端连接在浮子8上;所述的给水阀11与储水容器12之间的内注水管5的外部套装有外通水管4,外通水管4的一端与给水阀11相通,外通水管4的另一端与储水容器12相通,外通水管4与储水容器12之间设有密封胶圈14和加固件13。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泉德,未经刘泉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