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049.0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汪烈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烈生 |
主分类号: | F24J2/06 | 分类号: | F24J2/06;C02F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301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分解 应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太阳光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组成,其中的热量来源主要 由22%的红外线提供,紫外线粒子性较强,能使各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普通硅 电池吸收紫外线和大部分可见光产生光电效应,但红色光不能。
太阳能的应用通常分为二种形式:一种为光热,另一种为光伏。光热利用 其最大价值是聚热发电,而光伏发电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聚光光伏发电。聚热 发电其中的热量来源主要由22%的红外线提供,而大部分可见光和7%紫外线却 没有很好的被利用。光伏发电是利用硅电池吸收紫外线和大部分可见光产生电 流,而其中的红外线和红色光却没能利用。
新成立的美国西奥尼克斯公司正在制作一种新型硅材料,这种被称作“黑 硅”的材料能够捕捉几乎全部日光。公司总裁斯蒂芬·塞勒说:“它就像一块吸 光海绵,可见光和红外线都能吸收,这种材料能够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制作黑 硅的方法是把普通硅放在充满六氟化硫气体的封闭空间内,然后用飞秒激光器 的强力脉冲去轰击硅。这一过程可以把硅的表面变粗糙,在上面腐蚀出无数微 小的锥体。西奥尼克斯公司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员仍然在研究为什么同等光照下 的黑硅比普通硅产生更多的电流,有理论认为这一原理叫作光电导增益现象。 在普通硅中,每个光子会导致一个电子被释放到电流中。但在新材料中,每个 光子会导致许多电子进入电流,于是电流强度增加了二三百倍。
黑硅的光电效率高,但其制造成本也高。在一个太阳光强下使用实际上是 大材小用,应采用几十至几百倍的光强照射黑硅发电;但太高的聚光比,其中 的长波红外线可能会使黑硅产生高温反而降低光电转化效率,因此很有必要将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分解出去用于聚热发电,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光能的密度即成 千上万倍的光能(可见光和紫外线)照射黑硅电池发电,这显然会产生更多的 电流和减少电池用量。
倘若能将太阳光分解应用,其光能的利用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而小面积的 分解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只有大面积在沙漠上采集阳光分解应用才有价值。利 用碟形抛物面镜、透镜等聚光器配置二维跟踪系统即可获得点聚焦采集阳光, 聚焦的阳光通过微型透镜整合即可平行入射光纤中,之后并束至一根管状光纤 中转输。二维跟踪采集阳光成本太高,一种新型的免跟踪球透镜阵列聚光器可 望大幅降低采集阳光成本。
根据二氧化碳(或蒸馏水)吸收红外线特性,可设计一种新型的红外线吸 收装置分解阳光。其设计原理:将高压二氧化碳充入一种镜面通道红外线吸收 装置内,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转化成热能,通过导热介质导热油传递给水,水 吸收热能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而透过高压二氧化碳的可见光、紫外线通 过管状光纤传输至聚光光伏系统处发电或楼层农场。(紫外线不利于植物的生 长,只需在一小段管状光纤中镀上一层荧光粉涂层,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发出可 见光)。
镜面通道红外线吸收装置其结构特征:镜面通道两端设有镜片,镜片上镀 有防反射涂层;高压二氧化碳填充在镜面通道与镜片的空腔内。镜面通道为承 压式大口径铜管,内壁镀有反射膜,外壁设有导热肋片。镜面通道外层为带隔 热层储油器,储油器通过绝热油管与水箱连接,绝热油管上设有油泵。
太阳光分解应用应属于最优化、最高效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与煤电成本 相抗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其核心部件为:镜面通道红外线吸收装置。 由镜面通道、高压二氧化碳、镜片组成,其中:镜面通道为承压式大口径铜管, 内壁镀有反射膜,外壁设有导热肋片。
一种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其中:镜面通道两端设有镜片,镜片上镀有 防反射涂层;高压二氧化碳填充在镜面通道与镜片的空腔内吸收红外线。
一种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由点聚焦采集阳光装置如:碟形抛物面镜、 透镜、或免跟踪球透镜阵列等聚光器,在沙漠上大面积采集阳光;且并束至一 根大口径管状光纤中传输,之后被镜面通道红外线吸收装置分解应用。其中: 红外线被高压二氧化碳吸收用于聚热发电或海水淡化。
一种太阳能光分解应用系统,其中:透过高压二氧化碳的可见光、紫外线 用于聚光光伏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烈生,未经汪烈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人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4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