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保险防盗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4564.1 | 申请日: | 199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任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文林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5B9/08;E05B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 防盗门 | ||
本案是分案申请,原申请号97109235.4,名称是《高保险防盗门及其锁》, 原申请日1997年9月9日。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门及其锁,尤其是门上锁头保护 装置的高保险防盗门及其锁。
二、技术背景:
防盗门门锁锁头外端面暴露在外,容易遭到各种暴力侵害 和技术性非法开启。外装式门锁中,锁头由外向里安装入门,靠二个螺钉 联接固定,强度有限。可将锁头圈拆掉或直接用拉拨工具将锁头拨下来。 再如用冲子、錾子等工具将锁头打坏,失去功能。还可用电钻将锁头钻掉。 用万能钥匙或异物掏拨开启。锁头成为侵害的目标,成为门的薄弱环节。 因此,提高门锁锁头的安全性,是提高防盗门保险性能的关键。已有技术 的各种门锁锁头,自身防护能力较差,有的虽有各种防护装置,大都性能 不够理想,成本较高。如中国专利91219201.1,其结构是在门的面板上用 螺钉固定一防钻套,锁头位于套内,目的是保护锁头,并将锁头固定。不 足之处是防钻套与门的联接方式不可靠,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螺钉的 承受力有限,不牢固,可用撬杠等工具破坏掉。加大螺钉,势必防钻套体 积增大,成本增高。再如中国专利91103174.X,结构是锁芯藏于锁体内部, 钥匙呈弯曲形,目的是保护锁头不被侵害。不足之处是藏锁结构复杂,不 易实施,使用不甚方便,成本较高。已有技术中,国标GB8385-87,外装 门锁中,锁头通过锁头衬管用螺钉联接在锁壳盖上。该结构牢固度较差, 经不住拉拨,打砸等侵害。成本较高,不利于锁的整体设计和安装。已有 技术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和保险箱、柜等物体的门和门锁,也有上述不足。 公安部GA25-97《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对防盗门门和锁的性能作了 具体的规定,要求防盗门至少保证在15分钟内不被破坏开启。一般的门和 锁都难以达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的防盗门门锁锁头门 上保护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防盗门门锁头自身防护结构。首先,藏锁。 将锁隐藏于门里或门上防护装置里,使门外接触不到,甚至看不到锁,使锁 处于门的面板保护之内。其次,锁头自身保护。仅有藏锁保护还不够,锁 头自身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当门的面板被撕开时,锁头仍能抵抗 可能的侵害,尤其是锁头正面,必须能抗钻、抗打、抗拆、不易被钻坏或 搞开。第三,锁头联接稳固。失去面板扶持的锁头,必须仍然坚挺,能抗 拉拨、抗摇撬、否则面板撕开后,锁头被整体拉脱或撬掉,照样非法开门, 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必须三者结合,同时使用,缺一不可,才能达到本 发明高保险之目的。
并且,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做到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廉,造 型美观,使用方便。不仅可用于建筑房屋之门,也可用于车、船等交通工 具和保险箱,柜等物体的防盗门和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藏锁。将整个门锁,包括锁头的外端面,一起藏于门里,位于门 的面板之内。在门的面板上,锁头的相应位置,有小于锁头外端横截面的 钥匙插入孔;或者,有大于或等于锁头外端横截面的孔及孔上防护装置, 或者,有供手进出操作门锁的洞或凹窝;或者,门上有相当于面板保护作 用的凸罩,位于锁头之前。
锁头还可位于里板之后,或位于门里的门框上。锁头可以在洞或凹窝 的上下左右任一方向与门呈垂直状态安装。孔上防护装置可由一个或多个 防钻盖头和/或一个或多个防钻片位于锁头之前或与门联接而成。门上的 孔、洞或凹窝,均可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均可有孔上防护装置。凸罩可由 门的面板向外延伸凸出而成,也可另外固定上去或与门活动联接。凸罩可 具防钻功能。与门活动联接的凸罩可随钥匙一起转动,兼具防钻片作用。
其次,锁头自身防护。在锁头前端,有一个或多个锁头圈与一个或多 个防钻盖头和/或一个或多个防钻片组合联接,或与装有防钻盖头和/或防 钻片的锁头固定联接;或者,防钻盖头有与锁头联接的内斜边或扣合缺口 或旋压边或螺纹结构或外径大于套筒内径或内径小于锁头外径或与锁头之 间有填充物或带有与之活动联接的防钻片与锁头固定联接;或者,带联接 结构的防钻片或防钻盖头单独与锁头联接;或者,锁头圈,防钻盖头,防钻 片单独或组合、与锁头衬管,护套,护架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文林,未经任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装置以及焊接方法
- 下一篇:使用触摸屏搜索和执行内容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