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负式喷雾器的唧筒上口处防漏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4012.0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文林 |
主分类号: | B05B15/04 | 分类号: | B05B15/04;B05B11/00;B05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1604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负 喷雾器 唧筒 上口 防漏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负式喷雾器的防漏方法,尤其是背负式喷雾器的唧筒上口处防漏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出卖的背负喷雾器和我以前所买来用过的背负式喷雾器都是采取密封的方法来防漏的,一般来说在胶管接头、开关、套管、喷杆、喷头体、喷头片等等各个相关连接部位处,只要垫上垫圈就可以防漏了。但在唧筒上口处的唧筒帽和唧筒帽下面采用安装毡托、毡圈等密封件来防漏就常常因为活塞杆的上下活动而被摩擦受损造成药液沿着活塞杆往唧筒帽上边喷射漏出。就是在这活塞杆活动的唧筒上口处的防漏使人束手无策,唧筒帽、毡托、毡圈等零件漏了换、换了漏,既费财费力又费时,还常因漏而造成喷药人员中毒,或错过喷药时机。为此,不少人为此处的防漏开动脑筋找窍门。我曾在市场上买到一种波纹式软胶密封套,套在唧筒内的活塞杆外来密封防漏。但也因为波纹软胶密封套与唧筒内壁摩擦及上下活动的伸缩性疲劳而从波纹处断开漏出。因不实用,这种波纹式软胶密封套现在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踪影。有没有什么方法使背负式喷雾器的唧筒上口处这一活塞杆活动的地方永久地不会产生漏出呢?有——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背负式喷雾器的唧筒上口处防漏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及其装置因不受到活塞杆上下活动的影响,不必更换防漏零部件,故能永久的防漏而完全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反现有技术密封防漏的方法而行,取消毡托,毡圈等常规密封件,而采取开放回流的方法来进行防漏。其具体装置是:1.在贮液桶上面的唧筒外周设有拦蓄筒套,用万能胶涂接、火烙、电烙或连体生产等等任何一种公知手段使栏蓄筒套的下端与贮液桶面紧密结合,不使药液从拦蓄筒套内漏出拦蓄筒套外的贮液桶面上。2.在唧筒上开外溢口。在唧筒上开外溢口有两种方案,其一是在贮液桶面上仅露出的唧筒螺纹部位沿圆周开1至多个外溢口,在唧筒帽侧壁相对于唧筒螺纹部所开外溢口的位置上也开相对应的1至多个外溢口。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即筒,它的缺点是所开的外溢口效小,溢出液量少,效果效差,另一种方案是另行生产比现有唧筒高1厘米左右的唧筒,在此唧筒的上端扭紧唧筒帽后,唧筒帽所占据的位置下方沿圆周开1至多个外溢口。这样,安装好后,外溢口正好露出贮液桶上面,它的好处是外溢口可以开比上述方案大,唧筒内的药液在活塞往上活动时可以大量溢出到拦蓄筒套中,效果很好。3.在拦蓄筒套内的唧筒外周的贮液桶上面往下开1至多个回流孔,使溢到拦蓄筒套的药液能及时从回流孔下流到贮液桶内。4.在拦蓄筒套上设有套盖。
拦蓄筒套在现行新生产的贮液桶时,可与贮液桶一起连体生产而成,这样可以省去另行安装拦蓄筒套的时间和其他附加材料。
但在改造现在库存及用户手中已有的贮液桶时,及厂家为了省去做新模具的钱而使用现有模具生产时,只好另行独立生产拦蓄筒套。独立生产拦蓄筒套时,该套下端设套底,套底中心开有唧筒过口,该口的大小与唧筒的外径相应,即能使唧筒正好可以通过该口。套底的唧筒过口外围开有1至多个回流孔及1至多个过钉孔,改装时在贮液桶上面相对应与拦蓄筒套底的回流孔和过钉孔的位置上也开有相应的回流孔及过钉孔。把螺钉穿过过钉孔,用螺母扭在螺钉上把拦蓄筒套固定在贮液桶上,并防其外漏。
另行生产拦蓄筒套时,还应注意套底与贮液桶面上原来有的十字形凸起的加固埂做好相对应的凹凸结合,使套底与桶面能紧密的贴在一起。
另行独立生产拦蓄筒套时,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套底的唧筒过口的外围不开过钉孔而只开回流孔,回流孔的孔周边往下延伸凸出套底平面成钉管状,钉管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来代替上述方式的螺钉。
上述的拦蓄筒套的套盖,其是双面杯形的盖,即盖的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周边都凸出盖的平面形成杯状,盖的中心开有活塞杆孔,活塞杆孔的孔周边往下凸出盖的下平面,活塞杆孔上面的孔周边与盖平面相平或比盖平面低凹。
上述拦蓄筒套及其套盖,双方可以采取设有相应的螺纹扭接。
上述拦蓄筒套及其套盖,双方也可以采取设有相应凹凸点扣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文林,未经何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清洁机及等离子清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凝聚除雾除尘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