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往复驱动离合变速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1484.0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全乐 |
主分类号: | F16H19/04 | 分类号: | F16H19/04;F16H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650河南省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驱动 离合 变速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装置中,能将直线往复驱动转变为圆周运动 的一种往复驱动离合变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传动装置中,为了使直线往复驱动转变为圆周运动,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连杆和曲轴相配套,最常见的如发动机中的活塞 连杆和曲轴,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连杆驱动曲轴作圆周运动。 在公知的一种间作播种机(中国专利ZL98249528.5)中的曲柄传动装 置和发动机中的活塞、连杆和曲轴的工作原理相类似。其缺点是:该 传动装置中的缺口器(类似活塞)直线往复运动一次,通过连杆驱动 曲柄(即曲轴)使地轮只能旋转一周。要想让连杆往复运动一次,驱 动曲柄使地轮旋转小于一周或者大于一周,并且能够达到离合功效的, 在这种曲轴传动装置中,一直是机械制造生产中很逾越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往复驱动离合变速装 置及方法,不仅具有连杆驱动曲轴传动的同等功效,而且具有离合变 速的特殊功效,以及达到制造工艺简单的突出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实施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往复 驱动离合变速装置及方法,包括转动件(1)其特征是:转动件(1) 上设齿轮(2)、往复驱动件(3)上设齿条(4)。
第二实施方案是:往复驱动件(3)上设活动齿(5)。
第三实施方案是:往复驱动件(3)上设凹槽(6),凹槽(6)与 齿轮(2)之间设活动齿(5)。
第四实施方案是:转动件(1)上设凹槽(6),往复驱动件(3) 上设齿轮(2)、凹槽(6)与齿轮(2)之间设活动齿(5)。
第五实施方案是:凹槽(6)与齿轮(2)之间设活动件(7)。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往复驱动件往右驱动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往复驱动件往左驱动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往复驱动件上设活动齿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往复驱动件上设凹槽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往复驱动件上设齿轮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凹槽与齿轮之间设活动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以图1、2为实施例,在转动件(1)上设齿轮(2), 往复驱动件(3)上设齿条(4),当往复驱动件(3)按图1箭头所示 方向往右驱动时,齿轮(2)的下方与齿条(4)相齿合,上方处于分 离状态,驱动转动件(1)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往复驱动件(3)按图 2箭头方向往左驱动时,齿轮(2)的上方与齿条(4)相齿合,下方 处于分离状态,驱动转动件(1)同样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交替接 合分离的往复驱动,转动件(1)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往复驱动 件(3)的往复行程小于一个齿距时,转动件(1)停止旋转;当往复 驱动件(3)的往复行程等于一个齿距时,转动件(1)的旋转速度最 低;当往复驱动件(3)的往复行程大于二个齿距时,转动件(1)的 旋转速度增加;往复驱动件(3)的往复行程齿距越多,转动件(1) 的旋转速度越高,达到离合变速的功效。
实施例二:以图3为实施例,往复驱动件(3)上设活动齿(5)。 当往复驱动件(3)逆时针方向驱动时,活动齿(5)与齿轮(2)相齿 合,驱动齿轮(2)转动件(1)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往复驱动件(3) 顺时针方向驱动时,活动齿(5)与齿轮(2)处于分离状态,这样交 替齿合分离的往复驱动、转动件(1)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改变往 复驱动件(3)的往复行程,达到上述实施例一的离合变速的功效。
实施例三:以图4为实施例,往复驱动件(3)上设凹槽(6),凹 槽(6)与齿轮(2)之间设活动齿(5)。当往复驱动件(3)逆时针方 向驱动时,凹槽(6)中的活动齿(5)与齿轮(2)相齿合,驱动转动 件(1)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往复驱动件(3)顺时针方向驱动时,活 动齿(5)与齿轮(2)相分离,进入凹槽(6)内,这样交替齿合分离 的往复驱动,转动件(1)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改变往复驱动件(3) 的往复行程,达到上述实施例一的离合变速的功效。
实施例四:以图5为实施例,转动件(1)上设凹槽(6),往复驱 动件(3)上设齿轮(2),凹槽(6)与齿轮(2)之间设活动齿(5)。 其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完全相同,只是将凹槽(6)与齿轮(2)相互换 位实施。
实施例五:以图6为实施例,凹槽(6)与齿轮(2)之间设活动 件(7),其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四完全相同,只是将活动齿(5)改变 为活动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全乐,未经张全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
- 下一篇: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机EL装置、电子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