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疾病用的微波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1101.X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平 |
主分类号: | A61N5/04 | 分类号: | A6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4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静脉曲张 疾病 微波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探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疾病用的微波探头。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人类常见的多发病,临床大都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大(小)隐静脉及曲张静脉剥脱术等。由于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大、痛苦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有皮肤疤痕、感染几率大,手术风险较大等缺陷。近几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疾病开刀手术治疗逐渐被微创手术与治疗方法替代,国内外现行的微创手术主要有皮下浅静脉旋切吸除术(Trivex术)、激光治疗(EVLTTM)、腹腔镜结扎术等;但仍存在创伤偏大,手术操作复杂、不易推广,设备价格昂贵,病人手术治疗收费过高等问题。而且当医生做静脉栓塞或静脉曲张血管剥脱术时,经常需用一种扩张静脉血管的探头器械。目前为止,医生所用的探头都是依患者的具体情况自制的,其结构为探柄和探头为一体的简易探子,探头形状为子弹头形,这种探子给手术准备工作带来不少麻烦,而且不能清楚标示血管,自制探子费时、费料而且都不规范。
例如公开号为CN10108483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波探头的制造方法,加工不锈钢极芯和外套,使其尺寸公差达到IT10,不锈钢极芯和外套的表面粗糙度达到Δ7,在冲床上将不锈钢极芯与铜针压接成一体,将不锈钢极芯与铜针的压接体焊接在一起,外套冲压在铜管的外围,在不锈钢极芯和外套压接体外围套上绝缘子。可以看出,该制备方法需要非常精密的制备仪器,制备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而且应用该方法制备的微波探头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探头热传导速度过快,不易散热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疾病用的微波探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探头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微波探头传热过慢或传热过快而不易散热等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疾病用的微波探头,包括探头前部、探头后部和探头接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前部和探头后部之间设有微波发射孔;探头后部连接探头接口部;所述探头前部和探头后部由具有一定硬度、信号衰减小和导热差的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探头前部和探头后部上涂敷有受热时无毒、防粘连的涂层;所述发射孔的长度为0.1-0.3厘米,所述探头前部的长度为0.1-0.5厘米;所述探头后部中空,内设有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的金属线;所述探头接口部设有与微波主机上的微波发射器端口相连接的微波接头。所述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或铜;所述涂层为特氟龙涂层。
优选地是,所述探头前部为圆锥尖形,所述探头后部上设有醒目刻度标记;所述探头接口部上还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探头前部的长度为0.3厘米;探头后部2的长度为10-15厘米,直径为1.2-1.7毫米;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4均采用无毒聚烯烃材料制成。
还可优选地是,所述探头前部为一头为球锥形的长柱体;所述探头接口部上还设有与微波主机上的激光发射器端口相连接的激光端口;所述探头后部密封连接有微波-激光传输导线,该微波-激光传输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探头接口部连接。所述探头前部为0.2厘米;探头后部的长度为0.8厘米,其内设有激光光标;探头后部和微波-激光传输导线的直径为0.1-0.3厘米。所述微波-激光传输导线为0.8-1.5米;微波-激光传输导线内有光缆和金属支承线,所述金属支承线为铜导线或不锈钢导线,在光缆和金属支承线外套有聚氨酯纤维外套管,该外套管涂有受热时无毒、防粘连的涂层,如特氟龙涂层。
本发明的微波探头,结构简单,在治疗静脉曲张疾病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无皮肤疤痕、减少感染、不易复发、操作方便等优点;并且激光光标在治疗时,能清晰地指示微波发射探头的位置,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波探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波探头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平,未经王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筛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波纹筒式祛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