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噪声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30856.3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田崎裕久;古田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21/02 | 分类号: | G10L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今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抑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噪声环境下使用的语音通信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中,抑制语音·声音信号等目的信号以外的噪声,进行移动电话等语音通信系统·免提通话系统·TV会议系统等音质改善、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的提高等的噪声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从混入了噪声的输入信号中抑制作为目的外信号的噪声,来强调作为目的信号的语音信号等的噪声抑制处理的代表性手法,例如有谱减(Spectral Subtraction:SS)法,这是通过从振幅频谱中减去另行推定的平均噪声频谱来进行噪声抑制的方法(例如,非专利文献1)。
在进行了谱减法等噪声抑制处理时,噪声频谱的推定误差作为失真残留在噪声抑制处理后的信号中,其具有与处理前的信号大不相同的特性,作为刺耳的噪声(也被称为人工性噪声、乐音(musical tone))出现,因此有时使输出信号的主观品质较大地劣化。
作为抑制如上所述的主观性劣化感的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专利文献1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噪声区间不发生音乐噪音(musical noise)、在语音区间也不发生失真的噪声抑制装置,包括:语音·噪声判定部,根据输入信号判定目的信号区间与噪声信号区间;噪声抑制部,根据输入信号和推定噪声信号按照第一抑制系数进行噪声抑制;噪声过剩抑制部,根据输入信号和推定噪声信号按照大于第一抑制系数的第二抑制系数进行噪声抑制;以及切换部,按照语音·噪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切换噪声抑制部的输出信号与噪声过剩抑制部的输出信号。
非专利文献1:Steven F.Boll,″Suppression of Acoustic noisein speech using spectral subtraction″,IEEE Trans.ASSP,Vol.ASSP-27,No.2,April 197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5955号公报(第8页~第9页、图1、图2)
由于现有的噪声抑制装置是如上那样构成的,因此按照语音·噪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噪声抑制部的输出信号与噪声过剩抑制部的输出信号的切换,存在无法避免因错误判定造成的品质劣化的课题。另外,由于语音信号、噪声信号是千差万别的,并伴随着时间变动,因此存在难以100%正确判定的课题。
特别是,若将噪声信号区间错误判定为语音信号区间,则在同一区间发生音乐噪音,存在品质较大劣化的课题。
另外,即使是语音信号区间,在按频率频带看时,若语音分量极小,噪声分量有主导频带,则该频带中发生音乐噪音,存在品质较大劣化的课题。
进而,在将语音信号区间错误判定为噪声信号区间时,通过输入信号的加法来减轻了语音的抑制,但是若在相同语音信号区间内频繁地插入错误判定,则感觉到不稳定的变动,存在品质劣化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大减轻了音乐噪音的发生的高音质的噪声抑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噪声抑制装置包括:多个噪声抑制部,对输入频谱进行噪声抑制处理,输出得到的噪声抑制频谱;以及选择部,针对各个频率分量的每一个,比较所述多个噪声抑制频谱的值,选择具有最大值的噪声抑制频谱,并作为该频率分量的频谱进行输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包括:对输入频谱进行噪声抑制处理,输出得到的噪声抑制频谱的多个噪声抑制部;以及针对各个频率分量的每一个比较多个噪声抑制频谱的值,选择具有最大值的噪声抑制频谱,并作为该频率分量的频谱进行输出的选择部,因此未被过抑制的频谱被选择,从而能够较大地减轻音乐噪音,能够实现语音信号区间中的不稳定的变动少的高品质的噪声抑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噪声抑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频谱分量的时间推移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噪声抑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频谱分量的时间推移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噪声抑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噪声抑制装置包括:时间·频率转换部1、语音相似性分析部2、噪声频谱推定部3、第一噪声抑制部4、第二噪声抑制部5、最大振幅选择部6、以及频率·时间转换部7。
另外,第一噪声抑制部4包括SN推定部4a和频谱振幅抑制部4b,第二噪声抑制部5包括频谱减法部5a和频谱振幅抑制部5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30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