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登车桥唇板铰链的密封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23099.7 | 申请日: | 200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C·J.·迪格曼;J·T.·德劳拉德;T·J.·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泰控股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69/28 | 分类号: | B65G69/2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登车桥唇板 铰链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登车桥(dock leveler)的唇板铰链,尤其涉及用于这种铰链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一种典型的建筑物装载站台包括外部门,其带有升降平台,用于对车辆例如卡车和拖车装载和卸载货物。许多装载站台包括登车桥,其使得人员和材料搬运设备在装载和卸载操作中容易登上和离开车辆车厢。
一种典型的登车桥包括台面板,其被沿着其后边缘可枢转地铰接(或以其它方式安装成适于竖直运动),从而台面板的前边缘的高度可被调节成大致上匹配车辆的车厢的高度。延伸版或唇板从台面板的前边缘向外延伸,从而唇板可延伸跨越车辆的后边缘和台面板的前边缘之间的间隙,从而在台面板和车辆的车厢之间产生桥接部。将唇板可枢转地连接至台面板的唇板铰链允许唇板在伸出的操作位置(在此,唇板支靠在车辆的车厢上)和悬垂位置(当登车桥不被使用或在特定类型的装载和卸载操作过程中)之间枢转。当唇板被存放于悬垂位置时,一些已知的台面板和唇板铰链在台面板的前边缘和唇板之间形成了很大的间隙和/或一系列间隙。这样的间隙或系列间隙可将外界空气引入台面板正下方的坑道区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位于装载站台处的现有技术登车桥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登车桥的透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4的剖视图,但示出了登车桥的唇板位于伸出位置。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4-4所作的剖视图。
图5是登车桥的剖视图,其唇板伸出,其中,登车桥包括这里公开的示例性密封件。
图6是类似于图5的剖视图,但唇板位于悬垂位置。
图7和8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示出了这里公开的备选示例性密封件。
图9和10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这里公开的另一备选示例性密封件。
图11和12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这里公开的另一备选示例性密封件。
图13和14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这里公开的另一备选示例性密封件。
图15和16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由过顶门悬挂的示例性密封件。
图17和18分别是类似于图15和16的视图,但示出了由过顶门悬挂的另一示例性密封件。
图19和20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密封件,其可以从登车桥完全拆下。
图21和22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密封件,其覆盖登车桥的台面板和唇板。
图23和24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密封件,其适于被夹紧在登车桥的台面板和唇板之间。
图25和26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密封件,其可以被充胀或气密性密封。
图27和28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强制空气流,其决定了流经唇板铰链间隙的气流的方向。
图29和30分别是类似于图5和6的视图,但示出了示例性密封件,其靠近于登车桥唇板铰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一种传统登车桥10,其安装在装载站台12处以方便车辆14在可竖直移动的门16处的装载和卸载。登车桥10包括台面板18,唇板20,和唇板铰链22。后侧台面板铰链24,或一些其它构件,使得台面板18的前边缘26可竖直移动,以适应于车辆14的非固定的车厢高度。唇板铰链22将唇板20可枢转地连接至台面板18,从而唇板20可以在悬垂位置(图4)和伸出的操作位置(图3)之间枢转。在伸出位置,唇板20可支靠于车辆14的车厢,以在车辆14和站台12的平台28之间产生材料搬运桥接部。唇板20可被移动至悬垂位置,以便存放,或对于某些特定的车辆而言用于操作。
登车桥10的唇板铰链22包括从台面板18下面延伸的多个台面板挂耳30和从唇板20延伸的多个唇板挂耳32。挂耳30和/或32可被焊接或以其它方式附连至它们各自的延伸起点处的结构。铰销34将挂耳30连接至挂耳32,从而唇板20可以相对于台面板18枢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泰控股公司,未经瑞泰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3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