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2522.3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隆行;须田洋;町昌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5/00 | 分类号: | D06F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艳江;杨献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雾化设备的洗衣机,用于产生具有很好的消除霉菌的效果的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94876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的洗衣机。该现有技术的洗衣机包括壳体、洗衣桶、多孔篮、旋转机构和控制器。洗衣桶整体地结合在壳体内。洗衣桶构造成在其内部容纳洗涤和漂洗水。多孔篮构造成容纳要洗的衣服。多孔篮可旋转地安装在洗衣桶里,并在洗衣桶和多孔篮之间留下空间。旋转机构旋转多孔篮。旋转机构安装在洗衣桶的下面。旋转机构包括电动机和轴。轴连接到多孔篮的底部。电动机构造成旋转该轴,从而旋转多孔篮。电动机构造成通过接收电力而运动。控制器控制洗衣机的操作。另外,其它类型的洗衣机还包括干燥机。
向洗衣机提供来自给水口的水。洗衣桶内容纳来自给水口的水。旋转机构旋转具有要洗的衣服的多孔篮,以洗涤和漂洗衣服。洗涤和漂洗衣服后,通过排水装置排出洗衣桶内的水。然后,旋转机构旋转多孔篮,以使衣服被旋转干燥。另外,在其它类型的洗衣机中,干燥机干燥旋转干燥过的要洗的衣服。
在这种洗衣机中,在洗衣桶和多孔篮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在洗衣桶的内侧上和多孔篮的外侧上残存水。另外,在多孔篮的穿孔的内周面也残存水。残存的水引起霉菌的生长。在洗衣桶的内侧、多孔篮的外侧和多孔篮的穿孔上聚集了霉菌。即使在其它类型的具有干燥机的洗衣机中,将洗衣桶内的水干燥也很难阻止霉菌的生长。另外,通过对洗衣桶的内侧和多孔篮的外侧干燥,也不足以消除霉菌。
发明内容
实现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多孔篮和洗衣桶之间的空间杀菌和除臭,并且消除洗衣桶和多孔篮上的霉菌。
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包括具有洗衣桶的壳体、多孔篮和旋转机构。洗衣桶形成有桶开口。多孔篮安装在洗衣桶中,并且洗衣桶环绕多孔篮留有空间。多孔篮构造成相对于洗衣桶旋转。旋转机构用于当洗涤和旋转干燥时旋转多孔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洗衣机还包括静电雾化设备和导管。静电雾化设备安装在壳体上。并且静电雾化设备构造成对水进行静电雾化以产生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导管从静电雾化设备延伸以将雾供给到空间内。
这样,静电雾化设备产生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被送入洗衣桶和在多孔篮和洗衣桶之间的空间。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对该空间和穿孔的内周表面除臭和杀菌。另外,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消除了洗衣桶和多孔篮上的霉菌。因此,能够获得这样一种洗衣机,在洗衣桶内侧、多孔篮外侧和多孔篮的穿孔上没有霉菌,同时对上述空间和穿孔除臭和杀菌。
优选的,洗衣桶形成有与第一导管连接的雾入口。
优选的,洗衣机还包括排水阀和控制器。排水阀构造成从洗衣桶排水。控制器构造成提供在开启排水阀的状态下旋转多孔篮的旋转干燥模式,以从洗衣桶排水。控制器构造成允许静电雾化设备产生带电微小水颗粒的雾,并且构造成在旋转干燥模式后旋转多孔篮。
这样,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被送入上述空间,并且确定地被扩散到整个空间。因此,能够获得这样一种洗衣机,在多孔篮和洗衣桶之间的整个空间上没有霉菌。
优选的,洗衣机还包括闸板。闸板构造成开启和关闭雾入口。闸板构造成仅当静电雾化设备产生雾时开启。
这样,洗衣桶内的水不会流到静电雾化设备。另外,当静电雾化设备产生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时,静电雾化设备能够将雾送到洗衣桶中。
优选的,洗衣机还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导管构造成将雾供给到多孔篮的内侧。第二导管设有导管开口,导管开口紧邻桶开口设置。
这样,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也被送入多孔篮的内侧。因此,能够将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供给到旋转干燥过的衣服和加热干燥过的衣服。多孔篮中的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粘附于旋转干燥过的衣服和加热干燥过的衣服。即,多孔篮中的衣服被带电的微小水颗粒雾除臭和杀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洗衣机的剖视侧视图,
图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洗衣机的剖视侧视图,
图3示出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洗衣机结合的静电雾化设备的剖视侧视图,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洗衣机的简化流程图,以及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洗衣机的简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根据参考和附图来解释本发明。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