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基于MIMO的系统中增强漫游和连接性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9478.0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P·欧拉斯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符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8 | 分类号: | H04W36/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穆德骏;陆锦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imo 系统 增强 漫游 连接 方法 | ||
1.一种方法,包括:
经由由多个收发器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多个无线信号;以及
经由由所述多个收发器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至少一个无线信号,其中所述多个接收机中的至少一个终止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多个无线信号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多个收发器中的至少另一个收发器保持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多个信号中的另一个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终止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多个收发器中的至少另一个收发器的所述多个信号中的另一个信号,从而终止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的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从所述多个收发器中的至少另一个收发器发起另外的信号,以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漫游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移动单元来执行所述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由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漫游到另外的网络设备的所述移动单元来重复所述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单元是以下中的一个: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基于网际协议语音(“VoIP”)的无线电话、基于VoIP的有线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计算机、便携式条形码扫描仪、和附接到网络接口卡的非移动计算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是接入点。
9.一种系统,包括:
第一计算设备,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包括传送多个无线信号和接收多个无线信号的第一多个收发器;
第二计算设备,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包括第二多个收发器,其中,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漫游时,所述第二计算设备通过仅在所述第二多个收发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的对应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来传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第三计算设备,所述第三计算设备包括第三多个收发器,其中,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向所述第三计算设备漫游时,所述第三计算设备通过仅在所述第三多个收发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的对应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来传送和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的第二部分的收发器不同于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的第一部分的收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相对应的多个天线,使得所述多个天线在数目上与所述第一多个收发器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无线交换设备,所述无线交换设备管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的漫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是以下中的一个: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基于网际协议语音(“VoIP”)的无线电话、基于VoIP的有线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计算机、便携式条形码扫描仪、和附接到网络接口卡的非移动计算设备。
14.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多个收发器,所述多个收发器通过无线信号来传送和接收数据,所述多个收发器传送多个无线信号和接收多个无线信号,所述多个收发器的第一部分与无线局域网内的第一无线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多个收发器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无线局域网内的第二无线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重构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的多个无线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接入点和移动设备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通信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符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符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94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透X-射线的无钡玻璃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电源系统以及电池集合体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