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2544.1 | 申请日: | 200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小崎高裕;野々垣保纪;高岛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B29C70/16 | 分类号: | B29C70/16;B60K17/22;B29K101/10;B29K105/08;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树脂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该工序准备包括截面为圆形的较长的芯棒、和安装在该芯棒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材料的基材,所述端部安装材料具有相比于芯棒而扩径了的扩径部和突起;
第二工序,该工序在所述芯棒的外周在其周向上环向缠绕浸渍未固化树脂而成的纤维、或者在所述突起处使纤维折回并对该纤维进行螺旋缠绕,从而形成第一卷层,接着,切断该第一卷层的端部,使该端部和所述端部安装材料从芯棒分离,从而在第一卷层和芯棒之间形成插入空间;
第三工序,该工序从所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带凸缘的筒材料,形成该筒材料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的姿势;
第四工序,该工序在形成于所述芯棒和所述筒材料的外周的第一卷层的外周,环向缠绕或者螺旋缠绕浸渍未固化树脂而成的纤维来形成第二卷层,由此制造包括筒材料和第一卷层、第二卷层的中间材料;
第五工序,该工序对所述中间材料进行加热处理,由此制造第一卷层、第二卷层热固化而成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接着使芯棒脱模。
2.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该工序准备包括截面为圆形的较长的芯棒、和安装在该芯棒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材料的基材,所述端部安装材料具有相比于芯棒而扩径了的扩径部和突起;
第二工序,该工序在所述芯棒的外周在其周向上环向缠绕浸渍未固化树脂而成的纤维来形成第一卷层,接着,在该第一卷层的外周和所述端部安装材料的外周,在所述突起处折回并螺旋缠绕浸渍未固化树脂而成的纤维来形成第二卷层,接着,切断该第二卷层的端部,使该端部和所述端部安装材料从芯棒分离,从而在第二卷层和芯棒之间形成插入空间;
第三工序,该工序从所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带凸缘的筒材料,形成该筒材料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的姿势;
第四工序,该工序在形成于所述芯棒和所述筒材料的外周的第二卷层的外周,环向缠绕或者螺旋缠绕浸渍未固化树脂而成的纤维来形成第三卷层,由此制造包括筒材料和第一卷层、第二卷层、第三卷层的中间材料;
第五工序,该工序对所述中间材料进行加热处理,由此制造第一卷层、第二卷层、第三卷层热固化而成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接着使芯棒脱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制造方法在第五工序之后还包括第六工序,该第六工序在所述芯棒的内部插入设置轴承和轴,接着,从所述筒材料的一端压入筒状的加强部件,使该加强部件的一端与该筒材料的一端齐平,从而制造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在该筒材料的长度上增加了预定长度的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卷层由螺旋缠绕的卷层构成的情况下,其缠绕角度相对芯棒的轴线方向为10~20度的低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卷层由螺旋缠绕的卷层构成的情况下,其角度相对芯棒的轴线方向为45度以上的高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制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筒材料的外周形成有在周向或者相对于周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凹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25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