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9987.4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赖因哈德·柯尼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因哈德·柯尼希 |
主分类号: | D04B9/14 | 分类号: | D04B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至少 部分 使用 纤维 材料 情况 制造 针织品 圆型 针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型针织机。
背景技术
已知的这种类型的圆型针织机(例如PCT WO 2004/079068)的特 点在于,取代典型的纱线基本上或仅使用由牵伸的纤维材料制成的纱线 来成圈。这些纤维材料直接在成圈之前借助于配设给针织系统的牵伸装 置牵伸,作为初始材料翼锭粗纱、牵伸条子或类似物输送给牵伸装置。 在需要时,这些纤维材料可以在牵伸装置与针织系统之间借助于纺纱装 置转化成具有真实的加捻的临时纱线,它们允许敏感的纤维材料也在较 大的行程上输送并且在成圈之前通过假捻效果又取消。因此成圈不借助 于通常的纱线,而是借助于没有或仅具有略微的加捻的纱线进行。
这种圆型针织机的问题在于,由于处理翼锭粗纱、牵伸条子或类似 物,在针织系统的区域内发生强烈的飞花形成,这与四处飞扬的纤维、 污物颗粒或类似物有关。这与纤维材料是否由纯棉花或任何一种适宜的 纤维混合物构成无关。结果由于驱动单元基本上悬伸,尤其是用于驱动 牵伸装置的驱动单元倾向于快速的污染,使得必需经常进行清洁工作, 这干扰了针织过程。或者必须设置相对复杂的结构,这使得必要的操作 和维护工作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上述类型的圆型针织机, 使得用相对简单的措施可以保证驱动单元并从而圆型针织机的基本上无 干扰的运转。此外应建议一种用于牵伸装置的廉价的驱动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型针织机,用于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 下制造针织品,该圆型针织机包含一条机器轴线、多个在机器轴线周围 分布设置的针织系统、多个具有牵伸辊的牵伸装置和多个驱动单元,所 述牵伸装置用于将纤维材料至少输送给所述针织系统中的若干个,所述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牵伸辊并且与配设的牵伸辊处于作用连接,其特征在 于:设有横向于机器轴线布置的、防纤维的隔壁,牵伸装置设置在隔壁 下方并且驱动单元设置在隔壁上方,并且驱动单元穿过隔壁与配设的牵 伸辊耦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隔壁允许位于下方的对于纤维飞花的不期望的 产生负有责任的牵伸装置辊与设置于该隔壁上方的驱动单元的防纤维的 分离,这些驱动单元因此优化地防止四周飞扬的纤维或类似物。另外, 隔壁同时实现一个装配平面,在该装配平面上可以装配所有对于输送纤 维重要的构件,尤其是牵伸装置及其驱动单元。特别有利的是,隔壁设 置在通常的工作空间上方、尤其是圆型针织机的针织系统上方的这样一 个高度,使得牵伸装置不明显妨碍在圆型针织机上工作的操作人员,但 是仍然处于操作人员的作用区域内。
有利的是,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基板或三角底板,并且隔壁由多个 支柱支撑,这些支柱围绕机器轴线分布设置并且支承在基板或三角底板 上和/或支承在地面上。
有利的是,隔壁环形地或锥形地包围机器轴线。
有利的是,隔壁包含多个沿圆周方向防纤维地彼此贴靠的分段。
有利的是,隔壁在其顶侧上设有包围各驱动单元的、基本上封闭的 遮盖件。
有利的是,遮盖件通过朝机器轴线的方向伸出的遮盖元件补充。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分别具有一对输出辊,所述输出辊具有在安 装状态下平行于机器轴线设置的轴线。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配设用于纤维废料的抽吸通道和用于污物颗 粒的抽吸通道,并且各抽吸通道连接在一个中央抽吸装置上。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构成为用于分别并行地输送至少两个纤维材 料的双重牵伸装置。
有利的是,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至少一个牵伸装置结构,所述牵伸 装置结构具有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和与所述两个牵伸装置平行的两个另 外的牵伸装置,各牵伸装置具有共同的驱动元件,在此一个预牵伸组具 有多个水平的轴并且一个主牵伸组具有多个平行于机器轴线的垂直的 轴。
有利的是,各牵伸辊至少部分设置在插入件中,所述插入件通过联 接装置可拆地与隔壁连接。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插入件构成十字形的并且牵伸装置位于该插入 件的四个象限中,所述插入件通过第一支臂可枢转地设置在另外的插入 件上。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牵伸装置具有通过第二支臂和第一枢转点直接 在隔壁上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插入件和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枢转点与第 一插入件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插入件,第二枢转点设置在第一插入件的 前下角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因哈德·柯尼希,未经赖因哈德·柯尼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9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