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7181.1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颖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 接收 装置 噪声 消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消除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的脉冲性噪声分量的噪声消除电路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利用前值保持或插值处理消除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的脉冲性噪声分量的噪声抑制器电路(也称为噪声消除器)。然而,此噪声抑制器电路动作过多时,往往反而增添刺耳的猝发噪声。
为了解决此问题,以往已提出一种噪声消除方法,该噪声消除方法根据某阈值检测输入数据波形的对称性,在检测出非对称波形时进行控制,以使该数据不输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昭59-165549号公报)。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噪声消除方法,只能检测出与成为基准的采样周期同步的对称波形,而且采样中的值未固定时,不能检测其对称性,所以不适合脉冲性波形的检测。
因此,内置于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噪声消除电路不能消除对脉冲性的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波形多少生成一些与原来不同的信号波形并新增为刺耳的猝发噪声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方法,其中通过根据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波形限制噪声消除电路的工作,从而实现对可能生成与原来不同的信号波形且新增为噪声的噪声消除电路的适当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是一种具有消除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的脉冲性噪声分量的噪声消除电路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包括控制部, 该控制部根据傅立叶频谱分布判定所述脉冲性噪声分量相对于基准值的波形对称性,并且在判定为对称波时限制所述噪声消除电路的工作。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噪声消除方法包括:对所述无线电输入音频信号的脉冲性噪声分量进行一个检测帧周期长度的采样的步骤;将所述检测帧周期长度的脉冲性噪声分量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并对每个高次谐波计算相对振幅值的步骤;根据所述每个高次谐波的相对振幅值计算关于频率轴的微分系数的步骤;以及在较低频率区将所述算出的微分系数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且在判定为所述微分系数小于所述基准值时判定所述脉冲性噪声分量为非对称波形并使所述噪声消除电路的噪声消除动作有效、而在判断为所述微分系数大于基准值时判定所述脉冲性噪声为对称波形并限制所述噪声消除电路的工作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无线电接收装置和该装置的噪声消除方法,其中通过根据无线电输入信号波形限制噪声消除电路的工作,从而实现对可能生成与原来不同的信号波形并新增为噪声的噪声消除电路的适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为说明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频谱的关系而示出的曲线图。
图2是为说明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频谱的关系而示出的曲线图。
图3是为说明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频谱的关系而示出的曲线图。
图4是为说明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频谱的关系而示出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6是按功能展开并示出图5所示控制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用的最佳方式,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图4是为说明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频谱的关系而示出的曲线图。这里,对无线电音频信号的接收考虑使人们听觉上受到不良影响的脉冲性噪声(猝发音)的对称性及其傅立叶频谱。
图1、图2分别示出波形为半个周期正弦波的连续两个猝发波(非对称波(两个))和波形为一个周期正弦波的一个猝发波(对称波),其中,所述正弦波在设检测帧周期为1时相对于此检测帧周期具有周期1/50。图1、图2均纵轴表示相对振幅值、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1、图2的曲线图所明示,对称波、非对称波均有相同的有效值(相对振幅值),但通过将它们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呈现为图3所示的谐波系数分布(傅立叶频谱分布)。
如图3所明示,可知该谐波系数分布的非对称波方,能量集中在低频部分。再者,图3中,以□和○分别连续画出对称波和非对称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土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采用赛络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