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座椅的六连杆机构和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5986.2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杰伊·R·马查埃尔;杰西·哈恩;基思·梅钦;理查德·尼尔·罗斯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HNI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024 | 分类号: | A47C1/0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 旭;郝传鑫 |
地址: | 美国衣***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座椅 连杆机构 控制器 | ||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3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座椅的六连杆机构和控制器(Six Bar Mechanism and Control for Chair)”、申请号为No.60/894,653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该项美国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大体上涉及办公家具,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座椅运动的六连杆机构以及控制器。
目前的躺椅设计大多无法有效地使使用者的运动匹配座椅部件的运动。例如,一些座椅的特征在于与固定椅座耦联的向后靠的座椅靠背,其无法在后靠时使使用者的脊柱符合自然位置。作为另一个实例,在由常见的四杆连杆机构控制的办公躺椅中,座椅靠背和椅座经常对使用者施加剪切力,因为下体在相对于上体的方向上发生平移,这不符合后靠过程中的自然平移。这种剪切力可能经常会足以引起例如使用者的衬衫外露。
而且,大多数办公躺椅包括预载部件,用于当使用者后靠座椅靠背时产生阻力。这种预载部件经常用作阻碍对阻力设备进行简易调节的障碍物,原因经常是调节阻力所需的力由于预载而非常高或者需要更大的位移(例如,具有将旋钮旋转许多圈的形式)。没有高水平的手动灵活性或强度的那些预载部件可能难以在这种高预载座椅上调节阻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枢转耦联的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枢转耦联的椅座;与所述椅座枢转耦联并且与所述底座枢转耦联的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基本上直立的部分和连接部分的靠背,所述连接部分在第一枢轴点枢转耦联至所述底座;以及,在第二枢轴点枢转耦联至所述靠背并且枢转耦联至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枢轴点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点和所述基本上直立的部分之间的所述连接部分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靠背围绕第一枢轴点后靠,并且座椅包括被构造成围绕第一枢轴点施加阻力的偏压元件,所述阻力抵抗靠背的后靠力。通过改变沿着偏压元件施加后靠力的位置,可以调节阻力。偏压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例如与第一枢轴点同轴放置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可以包括杠杆臂,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沿着杠杆臂在螺旋弹簧上施加后靠力的位置来调节阻力。滑块可以构造成将后靠力从靠背传送至杠杆臂,并且滑块基本上水平地沿着杠杆臂滑动,从而,用于滑动滑块的滑动力显著地小于阻力。
在一些情况下,滑块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滑动,且处于锁定位置的滑块显著地阻止靠背相对于底座的后靠。处于锁定位置的滑块可以处于距离椅座最近的位置。座椅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耦联至底座的绳索包皮层,以及穿过绳索包皮层延伸并且可以在绳索包皮层中滑动的绳索,绳索的第一部分从绳索包皮层的第一端延伸,所述第一部分耦联至滑块,绳索的第二部分从绳索包皮层的第二端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滑入和滑出绳索包皮层导致滑块沿着杠杆臂来回滑动。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座椅可以进一步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耦联至所述第二部分并且被构造成滑入和滑出绳索包皮层。杠杆可以安装在底座上的某个位置,例如当使用者坐在椅座上时,位于使用者左侧或右侧的椅座正下方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底座、椅座以及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和第三连杆机构构成瓦特六连杆反转II机构(Watts sixbar inversion IImechanism)。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椅座被构造成当靠背相对于底座后靠时向上并且朝向靠背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靠背相对于底座从完全直立的位置向完全后靠的位置后靠时,靠背相对于椅座的瞬心轨迹(centrode)保持在椅座上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靠背相对于底座从完全直立的位置向完全后靠的位置后靠时,瞬心轨迹基本上与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的臀点(hip point)相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NI技术公司,未经HNI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5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