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5666.7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J·范德洛斯德雷茨;A·M·赛义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00 | 分类号: | C10G2/00;B01J23/75;B01J38/02;B01J38/16;B01J38/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柴丽敏;于 辉 |
地址: | 南非约*** | 国省代码: | 南非;Z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钴基催化剂。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过的钴基费-托合成催 化剂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在费-托合成中使用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时,它们失去活性,由此 催化剂变为用过的。本申请人现已出人意料地发现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 方法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用过的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顺次地将用过的粒状的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经受脱蜡处 理,在4-30bar压力下的氧化处理,和还原处理,由此再生所述催化剂。
本发明中的“bar(a)”表示以bar测量的压力值,并以绝对值水平表 示,而非测量水平,否则应该表示为“bar(g)”。
根据需要,即如果需要对催化剂进行进一步的再生,所述方法还可以 包括将所述催化剂经受至少一个包含在4-30bar压力下的氧化处理然后还 原处理的进一步的再生循环。在进一步的再生循环期间的氧化处理和还原 处理可以与用过的催化剂初始所经受的那些相似。
所述脱蜡处理可以包括氢解;溶剂洗涤或萃取;或者溶剂洗涤或萃 取,然后氢解。因此,例如脱蜡处理可以包括利用合适的溶剂,如己烷或 二甲苯使用过的催化剂经受蜡萃取,然后利用氢气使之经受氢解。
脱蜡之后,催化剂是以干燥粉末的形式,并典型地含有5-20m%残留 的碳/蜡。该残留的碳/蜡需要在氧化步骤中除去。
在脱蜡处理之后和氧化处理之前,该方法可以包括钝化所述催化剂。 例如,这可以通过CO2或稀释的氧气进行。钝化是氧化外部的钴层以使得 材料处理起来是安全的。如果钴基催化剂能够被安全地从其中进行脱蜡处 理的脱蜡步骤运输至其中进行氧化处理的氧化步骤中,那么不需要该钝化 处理。
氧化处理可以包括将所述脱蜡的催化剂颗粒经受煅烧,其通过使所述 催化剂颗粒在高温和4-30bar的高压下的含氧气体中流化而进行,由此氧 化所述催化剂颗粒。更特别地,所述脱蜡催化剂颗粒的流化可以在高压下 的反应室中进行,所述煅烧包括将所述催化剂颗粒加热至高达温度T,并 将所述催化剂颗粒保持在温度T下一段时间。
在流化期间通过所述反应室的空速可以在100-20000mln/g催化剂/小 时的范围。典型地,空速可以为约1000-约3000mln/g催化剂/小时。在氧 化处理期间空气的空速可以是恒定的。
可以以0.1-10℃/min的速率将所述催化剂颗粒加热至高达温度T。典 型地,可以以约0.5-约3℃/min的速率加热所述催化剂颗粒。
在煅烧期间催化剂颗粒被加热至的温度T可以在150℃-400℃的范围 内。典型地,T可以为约250℃至约350℃。
所述催化剂颗粒保持在温度T的时间段可以在0.1小时至24小时的范 围。典型地,所述催化剂颗粒保持在T的时间段在约0.1小时至约12小时 的范围。
因此,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脱蜡的催化剂颗粒经受在高压下的反应室 中的流化,利用100-20000mln/g催化剂/小时的恒定空速,同时以0.1-10 ℃/min的速率加热所述催化剂颗粒至高达温度150℃-400℃,并将所述催 化剂颗粒在该温度下保持0.1小时至24小时。
更优选地,进行氧化处理的高压可以是4-12bar。1bar等同于100kPa 或kN/m2。
进行氧化处理的压力可以以大气压开始,在氧化步骤期间增加至优选 的高压4-30bar,优选4-12bar。
氧化处理可以在空气中进行,即在含21%氧气的气相中或例如含有 0.1-20%的氧气的稀释的空气中。氧水平也可以在氧化期间改变,由低氧 浓度例如约1%开始,逐渐增加至氧浓度为约21%。
还原处理原则上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还原步骤。因此,还 原处理可以包括用含氢的还原气体在高温和压力P≥0.8bar下,即在大气 压或高压下处理所述氧化的催化剂颗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还原处理可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沙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5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