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包层对接光纤的光纤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7481.1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A·布鲁斯丁;R·J·皮姆皮娜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佳;黄 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层 对接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场端接、预抛光的光纤连接器,其具有用于使由高阶模的激励引起的光干涉效应最小的双包层对接光纤。
背景技术
场端接预抛光光纤连接器包括两光导纤维——场光导纤维(“场光纤”)和内部对接光导纤维(“对接光纤”)——耦合处的界面。这种连接器包括预抛光前表面,其能够与另一兼容光纤连接器连接。在这种连接器中,对接光纤基本上置于两界面之间:场光纤-对接光纤界面,以及在预抛光前表面与兼容连接器的连接器界面。
理想的是,穿过单模场光纤的芯线的所有光能会继续不受阻碍地越过该界面进入预抛光光纤连接器中对接光纤的芯线内。在该理想情况下,据说场光纤与对接光纤之间的界面具有等于1的耦合系数η1,因为在场光纤的芯线内行进的所有光耦合到用于单模光纤的标以LP01的主模,并行进穿过对接光纤芯线。但实际上,由于场光纤与对接光纤的芯线的错位或者用于场光纤和对接光纤的模场直径(MFD)或光功率分布的不匹配而产生光干涉效应。该错位或不匹配激励用于单模光纤的诸如LP11和LP02模的不希望的高阶相干模,它们在较短长度的对接光纤内相互干涉。该干涉可能是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在后一种情况下会引起连接器界面的插入损失的整体增加。
需要克服这些和其它问题的一种预抛光快速端接光纤连接器。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端接单包层场光纤的场端接预抛光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双包层对接光纤和对准件。该对准件接纳场端接场光纤的剥开端,该剥开端邻靠双包层对接光纤的端部,在邻靠点处形成界面。双包层对接光纤包括具有半径rc的芯线、具有半径r1的内部包层和具有半径r2的外部包层。比值r1∶rc小于6.5∶1。将内部包层的折射率下掺杂,从而产生至少0.0025的有效折射率,该折射率小于芯线的折射率但大于外部包层的折射率。双包层对接光纤的模场直径(MFD)大致与场光纤的MFD匹配。在一实施方式中,场光纤和双包层对接光纤是单模类型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场光纤和双包层对接光纤是多模型的。场光纤也可以是双包层光纤。
一种端接单包层场光纤的方法包括将场光纤的端部定位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内,使得该端部与至少部分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内的双包层对接光纤的端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端接场光纤12的示例性场端接预抛光光纤连接器10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2是包含在图1的示例性光纤连接器10内的双包层对接光纤14的剖视图以及双包层对接光纤14的芯线和包层的相应折射率的折射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端接场光纤12的场端接预抛光光纤连接器10的侧剖视图。场光纤12是具有单个包层的单模光导纤维。连接器10将场光纤12与对接光纤14耦合在一起,这形成两光纤12、14在连接器10内彼此邻靠的界面16。连接器10可选地是共同转让的2006年3月14日授权的题为《可逆光导纤维对接光纤连接器(Reversible Fiber Optic Stub FiberConnector)》的美国专利第7,011,454号中大致描述的类型,尽管也可使用其它光纤连接器。对准件18可包括用于将光纤12、14的端部以相互固定关系对准的v形沟槽板条(plank)。箍20围绕对接光纤14的一部分,且对接光纤14的预抛光端位于箍20的预抛光前表面22处,从而它们可一起接纳在接线板或其它装置内的适当构造的端口内。常规缓冲器24围绕场光纤12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达公司,未经泛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74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