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幕墙旋转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9380.4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武;罗凌云;孟凡龙;陈刚;王卫宏;张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G2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30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旋转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墙翻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单元式玻璃幕墙和其它板块幕墙安装过程中的翻转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单元式玻璃幕墙和其它板块幕墙安装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目前尚未出现此领域的专用设备。因玻璃幕墙的一面为玻璃,另一面为型材,而运输至安装楼层的幕墙必须玻璃面朝上,目前在安装时需用塔吊将幕墙悬吊至室外翻转将型材的一面安装在墙面上,随着楼层的升高,吊装工作受风力的影响就越大,单元板室外翻转难度也越大,风险也越高,如采用传统塔吊或附着式单轨吊系统来翻转板块的话,工作效率将降低,同时需使用大量人力来应对设备的不足,尤其对高层或超高层幕墙的超大超重板块更明显,使得整个幕墙的安装成本大大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幕墙旋转支架,它造价较低,使用方便,易于移动,并能很好地完成板块的翻转任务,同时降低了难度和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幕墙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包括一三角底座,在三角底座上设一横向延伸的可绕所述三角底座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联一与转轴垂直的横梁,在横梁的两端各自活动连接有在空间上与转轴平行的可插入幕墙型材凹槽内的连接卡;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旋转支架形成一组配合使用。
所述三角底座和横梁由型钢加工制作形成,所述连接卡的一端嵌入横梁型钢的槽内且可沿横梁滑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十分安全地完成各种玻璃幕墙单元板或其它幕墙板块的翻转工作,本旋转支架将室外翻转板块的工作移至室内来完成,减少了室外高处翻转时受风力的影响,降低了翻转难度,避免了危险的发生,相对于现有的室外塔吊翻转而言,本旋转支架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尤其对高层或超高层幕墙的超大超重板块更明显。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玻璃幕墙单元板及其它幕墙板块的翻转工作,对不同规格的单元板或板块只需依所需的板的宽度调整横梁上连接卡的位置就可以了,也特别适用于重型和大型单元板块的翻转工作,因此适应性也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三角底座,2转轴,3横梁,4连接卡,5单元板。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幕墙旋转支架,支架包括一三角底座1,在三角底座上设一横向延伸的可绕所述三角底座转动的转轴2,在转轴的另一端固联一与转轴垂直的横梁3,在横梁的两端各自活动连接有在空间上与转轴平行的可插入幕墙型材凹槽内的连接卡4,图1所示,两个对称设置的旋转支架形成一组配合使用。三角底座1和横梁3由型钢加工制作形成,连接卡4的一端嵌入横梁型钢的槽内且可沿横梁滑动。
使用时,图1所示,因单元板运送来时都是型材面朝下,玻璃面朝上,如若在室内将其翻转180度,则悬吊至室外时即可直接将单元板型材的一面安装在墙面上,无需在室外悬吊时旋转单元板,减小安装风险。图3、4所示,此时,将一旋转支架置于悬吊着的玻璃幕墙单元板5的一端,调整连接卡4在横梁3上的跨度并将横梁两端的连接卡插入单元板型材的凹槽内,同样操作单元板5另一端的旋转支架,移去对单元板的悬吊物,图3所示,人工翻转单元板5,此时,单元板两端的横梁3连同转轴2绕三角底座转动,待将单元板翻转180度后,即可将其悬吊至室外安装。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玻璃幕墙单元板及其它幕墙板块的翻转工作,对不同规格的单元板或板块只需依所需的板的宽度调整横梁上连接卡的位置就可以了,也特别适用于重型和大型单元板块的翻转工作,减少了室外高处翻转时受风力的影响,降低了翻转难度,避免了危险的发生,相对于现有的室外塔吊翻转而言,本旋转支架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尤其对高层或超高层幕墙的超大超重板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9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