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杆防坠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8114.X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2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原锋;盛月强;韩黎明;陈美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1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杆防 坠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防坠落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对高空作业人员安全保护的加强,高空防坠落装置在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电视信号塔等建筑上使用日益广泛。但是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由于习惯性思想制约以及推广普及防坠落装置耗资大等原因造成杆、塔防坠落装置在输电线路杆、塔上使用率较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安全带,在人员高空移位时使用繁琐,既不方便人员高空移动也不利于在人员上下杆、塔时提供可靠保护;输电线路检修人员在高空作业移位时由于缺乏可靠的防坠落保护造成高空坠落伤害时有发生,既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也是高空作业人员的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线杆防坠落装置,能可靠地防止输电线路检修人员的高空坠落,有效地消除高空作业人员的重大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线杆防坠落装置,包括上抱箍和下抱箍,其特征是上抱箍和下抱箍均分别主要由两片中段为圆弧段的前、后抱箍板组成,在前、后抱箍板的左、右直段上分别对应均布开设螺孔,在各前、后抱箍板的圆弧段到直段的过渡段上焊设加强筋板,以增强前、后抱箍板的刚度和强度,在螺孔中穿装螺杆,安装时,前、后抱箍板的圆弧段贴紧线杆,拧紧螺母,使前、后抱箍板按需在线杆上紧固定位,这样,上抱箍和下抱箍均在线杆上安装定位;此外,在上抱箍的前、后抱箍板的一侧直段上的螺孔中穿装螺栓安装契形线夹,在下抱箍的前、后抱箍板的同侧直段上的螺孔中穿装螺栓安装UT线夹,在契形线夹和UT线夹中安装钢绞线的两端段,这样,也就是在上、下抱箍之间连接安装了一根钢绞线,且钢绞线的长度可按需设置,在钢绞线上连接抓绳器,使用时,作业人员在安全带上连接抓绳器,抓绳器连接在钢绞线上,在作业过程中,如果人员失足坠落,抓绳器在人体重量冲击下锁死在钢绞线上,使人体下坠停止,从而起到线杆登高作业防坠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线杆防坠落装置,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有效地消除高空作业人员的重大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线杆防坠落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线杆防坠落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件1:上抱箍的俯视示意图。
图1中:1、上抱箍 2、螺杆 3、契形线夹 4、钢绞线 5、UT线夹 6、下抱箍
图2中:7、前抱箍板 8、后抱箍板 9、电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一种线杆防坠落装置,包括上抱箍1和下抱箍6,上抱箍1和下抱箍6分别对应安装在电线杆9的上、下部,其特征是上抱箍1和下抱箍6均分别主要由两片中段为圆弧段的前抱箍板7和后抱箍板8组成,在前抱箍板7和后抱箍板8的左、右直段上分别对应均布开设螺孔,在前抱箍板7和后抱箍板8的圆弧段到左、右直段的过渡段上均分别焊设加强筋板,以增强前抱箍板7和后抱箍板8的刚度和强度,在左、右直段上的螺孔中穿装螺杆2,安装时,将前抱箍板7和后抱箍板8的圆弧段贴紧电线杆9,穿装螺杆2,拧紧螺母,使前、后抱箍板7、8在线杆上紧固定位,这样,就将上抱箍1和下抱箍6按需分别在电线杆9上安装定位;此外,在上抱箍1的前、后抱箍板7、8的右侧直段上的螺孔中穿装螺栓安装契形线夹3,在下抱箍6的的前、后抱箍板7、8的右侧直段上的螺孔中穿装螺栓安装UT线夹5,在契形线夹3和UT线夹5中安装钢绞线4的两端段,这样,也就是在上、下抱箍1、6之间连接安装了一根钢绞线4,且钢绞线4的长度可按需设置,在钢绞线4上连接抓绳器,使用时,作业人员在安全带上连接抓绳器,抓绳器连接在钢绞线4上。在作业过程中,如果人员失足坠落,抓绳器在人体重量冲击下锁死在钢绞线4上,使人体下坠停止,从而起到电线杆9登高作业防坠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未经安徽省电力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瓜蒌皮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佝偻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