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7834.4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09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乐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忠浩 |
地址: | 2153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对电子卡连接器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产品之发展与普及,各式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子卡规格及种类并未统一,导致读取装置中需要设置种类繁多的电子卡连接器。如果使用者要读取上述各式种类之电子卡时只能通过相对应的读取装置逐一读取。使用者为了读取不同规格及种类的电子卡,读取装置往往需要配置种类繁多的电子卡连接器,这样势必造成读取装置体积过大,成本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已经开发并设计了多卡合一的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多卡合一的连接器本体中设置的数组对应电子卡的端子来读取不同种类、型式的记忆卡。
上述多卡合一的卡连接器虽然可以实现读取不同种类电子卡的目的,但是,由于电子卡的体积大小、长短不同,电子卡连接器内部的端子需分别依据电子卡的实际情况设置于不同位的位置,且无法对内部的端子进行选择控制。
另外,由于MS电子卡及MMC电子卡的本体两侧系包覆设有金属壳,当MS电子卡及MMC电子卡本体插入卡连接器时,由于MS电子卡及MMC电子卡之本体两侧系包覆设有金属壳,容易与其它端子组接触,进而造成电子卡连接器短路而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导致电子卡连接器损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鉴于电子卡连接器存在的上述读取装置中需要设置种类繁多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及多卡合一的电子卡连接器内部的端子需分别依据电子卡的实际情况设置于不同位的位置,且无法对内部的端子进行选择控制;尤其是MS转接卡及MMC转接卡之本体两侧包覆设有金属壳容易与其它端子组接触,无法正常运作甚至损毁电子卡连接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基座、盖板和端子,基座与盖板之间形成一个插卡空间,基座与盖板的一端设有进入插卡空间的插卡入口,其特征在于:
a)插卡空间内设有两组端子,其中,第一组端子设在尽头的基座上,其弹性接触部由基座向插卡入口方向延伸排列于插卡空间内的后部,第二组端子由第一组端子延伸的弹性接触部前方伸入插卡空间,其弹性主体向插卡入口方向延伸,接触部弹性翘起;两组端子的接线端均设在插卡空间尽头的基座外侧;
b)对应第二组端子侧边的第一弹性主体的基座上设有容置口,容置口长度能够同时容纳侧边第一弹性主体和弹性翘起的接触部,容置口中设有一个活动块,所述的活动块包括抵持部以及一个端子容置槽和一个下压部,活动块由容置口下方插入后,它的抵持部跨在容置口的沿口,端子容置槽和下压部进入插卡空间,第二组端子侧边的第一弹性主体穿过活动块的端子容置槽后,接触部弹性翘起;
c)位于容置口缘口设有止挡部,活动块的抵持部抵靠于止挡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应第二组端子两边的第一弹性主体的基座上均设有容置口,容置口中设有一个活动块,第二组端子两边的第一弹性主体分别穿过相应的活动块的端子容置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组端子由第一组端子延伸的弹性接触部前方的基座底部伸入插卡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组端子由基座端部插入基座后,由第一组端子延伸的弹性接触部前方的进入插卡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块的下压部面对插卡入口一面呈上升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一组端子排列于插卡空间内的后部,第二组端子由第一组端子延伸的弹性接触部前方伸入插卡空间,与第一组端子对应的电子卡插入时,首先与第二组端子全接触,继续插入,电子卡将第二组端子端子压下,脱离接触后,才会与第一组端子全接触;由于对应第二组端子侧边的第一弹性主体的基座上设有容置口,容置口中设有一个活动块,当电子卡将第二组端子端子压下时,活动块会将第二组端子侧边的第一弹性主体压入相应的容置口中,脱离与电子卡底面接触,防止它们与电子卡两侧设置的金属壳接触,避免出现短路;由于容置口缘口设有止挡部,活动块的抵持部抵靠于止挡部,同时第二组端子侧面的第一弹性主体穿过活动块的端子容置槽后,接触部弹性翘起,可以将活动块限位于容置口中,活动块即能够上、下位移,又可以避免活动块在上、下位移中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装后的基座与盖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后立体外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后从图3相对另一面观察的立体外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的机构操作指示装置
- 下一篇:高绝缘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