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射泡罩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7805.8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6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秦松;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松 |
主分类号: | B01D3/20 | 分类号: | B01D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闫 彪;何朝旭 |
地址: | 226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射泡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罩塔盘上的气液接触元件-泡罩,属于塔设备的气液接触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所知的现有泡罩结构如图1所示,有内外套装的升气管1和泡帽2,升气管1底部固定在塔盘板3上,泡帽2周面上开有齿缝4。现有泡罩使用时如图2所示,液相淹没泡帽2的外面;气相从升气管1底部敞口高速进入升气管1后从其顶部敞口流出,再被泡帽2阻挡后流入泡帽2与升气管1之间的回转通道,最后从齿缝4流出并对泡帽2外面的液相产生鼓泡,从而完成气液接触传质。
如上所述,现有泡罩的升气管1与塔盘板3以及升气管1与泡帽2之间的联接不够简单和牢靠,且浪费材料。
此外,如上所述,现有泡罩在使用时,气相要经历从升气管1、泡帽2与升气管1之间的回转通道和齿缝4三个环节才能完成与液相接触,不仅压降大,而且气液接触少以致传质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简单和牢靠的引射泡罩。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射泡罩,包括安置于塔盘板上并内外套装的升气管和泡帽,所述泡帽周面上开有齿缝,所述升气管是在塔盘板上整体冲压弯折形成,所述泡帽通过联接筋板与塔盘板焊接。
这样,由于升气管是由塔盘板整体制成以及泡帽与塔盘板的焊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引射泡罩结构比现有泡罩更简单、牢靠和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上述引射泡罩能够增加气液接触程度从而提高其传质效率。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升气管的环周面上开有引射孔。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引射泡罩在使用时,气相从升气管底部敞口高速进入后,在升气管的引射孔处形成负压,从而从引射孔处吸进部分液相,吸进升气管内的部分液相被气相分散成细小液滴,从而在升气管内先完成第一气液接触传质。此后,夹带着细小液滴气相仍然流入泡帽与升气管之间的回转通道,最后从齿缝流出并对泡帽外面的液相产生鼓泡,从而完成第二气液接触传质,进而大大提高气液的传质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泡帽的顶部开有小孔。
经上述进一步改进的引射泡罩在使用时,升气管内夹带着细小液滴气相的一部分可直接从泡帽的顶部小孔流出,并对泡帽顶部外面的液相鼓泡完成第三气液接触传质;同时,由于液相始终快速流过泡帽顶部的小孔,因此通过小孔漏入升气管的液量很少,不会影响气相流通,而漏入升气管少量的液相可以在升气管内完成与上升气相的第四气液接触传质。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气液接触传质的空间和次数,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液的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泡罩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泡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引射泡罩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引射泡罩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引射泡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引射泡罩如图3所示,包括内外套装的升气管1和泡帽2,升气管1是在塔盘板3上整体冲压弯折形成喇叭状,泡帽2通过联接筋板5与塔盘板3焊接,泡帽2周面上开有齿缝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引射泡罩除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的以外,所不同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在升气管1的环周面上开有引射孔6,引射孔6沿升气管1的环周面等分布置有八个。在泡帽2的顶部开有小孔7。小孔7沿泡帽2顶部两垂直呈十字形的中心线布置有九个。
本实施例的引射泡罩的使用情况如图6所示,气相从升气管1底部敞口高速进入后,在升气管1的引射孔6处形成负压,从而从引射孔6处吸进部分液相,吸进升气管1内的部分液相被气相分散成细小液滴,从而在升气管1内先完成第一气液接触传质,升气管1呈喇叭状可提高引射孔5处的引射流速。升气管1内夹带着细小液滴气相的一部分可直接从泡帽2的顶部小孔7流出,并对泡帽2顶部外面的液相鼓泡完成第二气液接触传质;同时,由于液相始终快速流过泡帽2顶部的小孔7,因此通过小孔7漏入升气管1的液量很少,不会影响气相流通(对于小孔7来说,流动的气相通过量远大于流动的液相通过量),而漏入升气管1少量的液相可以在升气管1内完成与上升气相的第三气液接触传质。此后,夹带着细小液滴气相仍然流入泡帽2与升气管1之间的回转通道,最后从齿缝4流出并对泡帽2外侧面的液相产生鼓泡,从而完成第四气液接触传质。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比如:1)升气管1和泡帽2也可以通过其他联接结构与塔盘板3固联;2)升气管1也可以是冲制成柱状或其他形状;3)小孔7也可以沿泡帽2顶部布置成其他形状和数量;4)引射孔5在升气管1环周面上也可以布置成其他形式和数量;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松,未经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套微调管钳扳手
- 下一篇:一种用于磁悬浮分子泵定子部件套装的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