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箱的防露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5401.5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51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启;宋玉荣;张相瑞;褚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1/04 | 分类号: | F25D21/04;F25D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53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防露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的防露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冰箱两侧板前沿与门接触处,从冷冻室到冷藏室均有防露管(共线邦迪管),防露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冰箱冷冻室的第一防露管90与冷藏室的第二防露管80,所述第一防露管90与第二防露管8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防露管90与第二防露管80之间连接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末端连接成圆环30,现有技术存在下述不足:冷冻门封处20需要防凝露,而冷藏门封处40却不需要,因为第一防露管90、第二防露管80是同心的圆管,并且原来冰箱防露管离胆及门封条距离较近,这样容易造成冷藏室内温度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由于冰箱防露管离胆及门封条距离较近,这样容易造成冷藏室内温度升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冷藏室内温度升高的冰箱的防露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冰箱的防露管,所述防露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冰箱冷冻室的第一防露管与冷藏室的第二防露管,所述第一防露管与第二防露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防露管与第二防露管之间连接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末端连接成圆环,所述第二防露管与第二平行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偏离所述冷藏室门封条的第一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的防露管中,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之间设置有偏离所述冷藏室门封条的第二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的防露管中,所述第二防露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防露管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的防露管中,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中心距为4±0.05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的防露管中,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中心距为4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的防露管中,所述圆环的半径为15mm。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防露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新型的冰箱的防露管,所述防露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冰箱冷冻室的第一防露管与冷藏室的第二防露管,所述第一防露管与第二防露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防露管与第二防露管之间连接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末端连接成圆环,所述第二防露管与第二平行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偏离所述冷藏室门封条的第一折弯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第二防露管偏离所述冷藏室,使远离胆及门封条设计,一方面增大直接对胆的传热距离,另一方面减少因提高门封处温度而导致箱体内冷量通过门封处的流失。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防露管第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防露管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防露管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防露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冰箱冷冻室20的第一防露管90与冷藏室40的第二防露管80,所述第一防露管90与第二防露管8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防露管90与第二防露管80之间连接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末端连接成圆环,所述第二防露管80与第二平行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偏离所述冷藏室门封条的第一折弯部50。
其中,冰箱冷冻室20门封处的第一防露管90是需要防凝露,而冷藏室40门封处的第二防露管80不需要防凝露。
为了使冷藏室内的温度不升高,现采用远离门封条的设计,其方法如下:在圆环35与所述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之间设置有偏离所述冷藏室的第二折弯部54,并且还使第二防露管8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防露管90的轴线平行。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第二防露管80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为了更好地减少第二防露管80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把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中心距设为4±0.05mm。优选第一平行管、第二平行管的中心距为4mm。而圆环35的半径选为15mm。
新设计的防露管在冷藏门封处做了有效避让,不会造成冷藏箱内温度在该种因素影响下的升高;
冷冻、冷藏门与框条接触的位置,现采用远离胆及门封条设计,一方面增大直接对胆的传热距离,另一方面减少因提高门封处温度,导致箱体内冷量通过门封处的流失。
现在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是先经过左冷凝器的绝大部分管路,再到防露管,这样防止过高温度防露管对箱内温度的负面影响,既保证达到一定的防凝露效果,又有利于整机的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板式流量计
- 下一篇:一种大进风式通风外墙的厂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