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连续采煤机的采高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4163.6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94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E21C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 华 |
地址: | 10001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续 采煤 采高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采煤机采高仪。
背景技术
连续采煤机的截割部由截割臂、滚筒、调高油缸组成,截割臂是固定滚筒的基础,在调高油缸的作用下截割臂可上下升降,调整截割滚筒至合适工位;滚筒在截割臂上旋转,滚筒外圆周上安装有截齿,用来截割前面的煤壁形成巷道。
现有的连续采煤机没有采高显示装置,因而在连续采煤机截割滚筒割煤时,由于受到粉尘影响,采煤机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滚筒的确切位置,因此难以保证顶底板平整。为确保工程质量,煤机司机经常需要离开或将身体探出驾驶室,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观看采高高度的设备,使得连续采煤机的操作人员能够安全、方便地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采煤机的采高仪,所述采高仪包括齿条、传动装置、指示装置,其中,所述齿条用于连接至所述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传动装置的一端与齿条接合,另一端与指示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齿轮和软轴,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在安装所述传动齿轮的轴承上连接所述软轴,所述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指示装置是仪表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续采煤机,所述连续采煤机包括采高仪,所述采高仪包括齿条、传动装置、指示装置,其中,所述齿条用于连接至所述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传动装置的一端与齿条接合,另一端与指示装置连接。
优选地,连续采煤机还包括第二采高仪,所述第二采高仪包括齿条、传动装置、指示装置,其中,所述齿条用于连接至所述连续采煤机的铲板油缸;传动装置的一端与齿条接合,另一端与指示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齿轮和软轴,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在安装所述传动齿轮的轴承上连接所述软轴,所述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指示装置是仪表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采煤机采高仪,在不需要对采煤机作大量改造的前提下使司机不用改变操作姿势或离开驾驶室即可明确获知滚筒的位置。与传统的司机目测方式相比,能更准确地确定巷道的高度。本系统的高度测量误差范围不超过5cm。由于能够通过机械方式获取高度数据,司机无需变换位置操作,因此也提高了连采机司机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连续采煤机采高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A向所示连续采煤机采高仪仪表盘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连续采煤机的采高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齿条1、传动装置2、指示装置3,其中,所述齿条用于连接至所述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传动装置的一端与齿条接合,另一端与指示装置连接。图1中还示出了沿A向看去的指示装置3的示意图。
齿条1安装在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上,齿条1的齿数和模数与传动装置2中相啮合的齿轮的齿数、模数相匹配。
传动装置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采用多种实现方式,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一个齿轮4和软轴5,所述软轴5连接在齿轮4的轴承上。其中,齿轮4的齿数、模数与前述的齿条1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具有13齿,且模数m=2,厚20mm;齿条的模数m=2。软轴5是具有钢丝芯的螺旋管,齿轮旋转带动钢丝缆旋转,钢丝缆带动指示装置3中的相应部件运动,以指示采煤高度。
指示装置3可以采用各种适合的指示器,但根据操作现场的要求和工作简易、方便的考虑,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是如图1所示的仪表盘。所述仪表盘可以包括表盘和指针,其中指针由软轴5带动,以指示出相应的采煤高度。
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际上还保护一种连续采煤机,所述连续采煤机中包括上述的采高仪,所述采高仪包括齿条、传动装置、指示装置,其中,所述齿条用于连接至所述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传动装置的一端与齿条接合,另一端与指示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4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