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用恒温中药经皮给药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3402.6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婷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A61F13/02;A61L15/4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用 恒温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敷贴,尤其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发热的外用药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热敷治疗贴主要有电热治疗贴和化学自热治疗贴两种,其中电热治疗贴能够调节并显示温度,但是由于使用过程中需要外界向其提供电能,因此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使用不便,尤其不便于随身携带使用。化学自热贴便于随身携带,但是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屏蔽作用,使得药物难以以较快的速度透过皮肤以满足起治疗作用的有效血药浓度的需要,不能达到较快地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
经皮给药系统,又称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经皮吸收技术和方法研制的一种中药外用制剂。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同所有经皮给药制剂一样具有独特的优点:第一,经皮给药可以避免胃肠道中胃酸、酶类等因素对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刺激、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由此引起的个体差异;第二,一次用药可以使药物长时间以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起到长效、缓释、控释的作用;第三,可以控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避免其它给药方法引起的血药浓度出现的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作用;第四,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停止给药,中断治疗,适合用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易或不能口服、静脉给药的患者;第五,可以透过穴位经络吸收,疏通脏腑经络,条畅气血,起到全身作用。利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制成的经皮给药系统,不仅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而且可以挥发全身治疗作用。经皮给药系统包括三种类型:膜贮库型经皮给药系统,骨架控释型经皮给药系统和微贮库型经皮给药系统。如果将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自热药贴将大大提高药物的渗透速度,尽快解决患者病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发热药贴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外用恒温中药经皮给药贴,其采用经皮给药制剂作为药贴,同时通过自发热提高了药物的渗透和吸收速率,并具有中医灸疗的作用,起效迅速,作用直接,能够迅速缓解症状、解决病痛,无皮肤刺激、无灼伤,使用者适应度好,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外用恒温中药经皮给药贴,包括恒温发热部分和药膜部分,其中恒温发热部分包括高分子膜层、化学发热层和粘敷层,其中,所述的药膜部分为中药经皮给药部分,其粘接在恒温发热部分涂附有粘敷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药经皮给药部分的厚度为0.5mm~2mm,以保证恒温发热部分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且充分地传递至人的皮肤。中药经皮给药部分的面积为恒温发热部分面积的50%~100%。中药经皮给药部分可以采用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即该部分依次由背衬膜、药物储库膜、控释膜、胶粘层膜和保护膜组成,药物储库膜中的药物分散在压敏胶或聚合物膜中,控释膜为微孔膜或均质膜,其中背衬膜与恒温发热部分粘接;该部分也可以采用胶粘剂骨架控释型经皮给药系统,其依次由背衬膜、胶粘层膜和保护膜组成,即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其中背衬膜与恒温加热部分粘接。所述的恒温发热部分由高分子膜透气层、化学发热层、高分子膜不透气层和粘敷层组成,其中化学发热层中含有金属粉和保水剂等。
本实用新型中,恒温发热部分的温度可维持在50~60℃之间,可以持续发热18个小时,上述温度值和持续时间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化学发热层中的金属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热量,当发热部分的温度逐渐升高到设计温度时,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系数与溶解度迅速增大,透皮速率提高,皮肤的温度升高10℃,渗透系数相应地提高3~10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经皮给药系统引入自热药贴中,该药贴既具有药物直达病所,迅速解除病痛的作用,又具备中医灸疗的功效,使两者的效果相得益彰。经皮给药部分的药物在高温作用下渗透速率更快,加快药物的吸收,迅速缓解症状、解决患者的病痛,起效迅速,作用直接,当需要中止治疗时,将药贴撕下即可;另外该药贴无皮肤刺激,因恒温发热部分与皮肤之间设有药物隔膜,不会产生热灼伤,适应度好,无需外界能源,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另外,该药贴在保健或治疗过程中均可使用,拓宽了使用范围,适用更广泛,适应症涵盖中医外治法中的相关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中药经皮给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中药经皮给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婷,未经杨文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