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用浸入式水口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2336.0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80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东;李秉强;姜学锋;包丽杰;吴迪;刘军;薛文辉;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B22D11/103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 军 |
地址: | 1170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用 浸入 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导金属熔液的水口,特别是一种连铸用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术
在连铸工序中,炼钢炉内的金属熔液需要经中间包将其输送到金属结晶器中,而从中间包向金属结晶器内倾倒金属液时,通常需要浸入式水口作为导引部件向金属结晶器内输入金属液。然而,在经浸入式水口向金属结晶器内倾倒金属液时,需要引导钢水均匀且无紊流地注入,并且要避免金属液空气接触和阻碍钢渣流出,这样可减少铸坯表面或内在缺陷,要想使金属液在倾倒时无紊流且均匀地流入,最关健的问题取决于浸入式水口的自身结构。
中国专利201026526Y号公告的名称为“薄板坯连铸用高钢水量浸入式水口”给出一种结构。该浸入式水口包括钢液流入端和钢液流出端,以及钢液流入端和钢液流出端的一个形状光滑连续的细长筒状体,其中,钢液流出端采用左右对称的四开孔结构,两个上吐出孔的下缘水平导流倾角为25-30度,中心水平导流角β为75-80度,且四开孔结构的两个吐出孔外小内大。该种结构浸入式水口虽然能使钢液均匀地流入金属结晶器内,但由于中心导流体的水平导流角的角度相对较大,在钢液经其流出时,钢渣也易卷入钢水内;其次是两个吐出孔是采用外小内大的结构,使钢液经该孔流出时,在压力作用下能向周边扩展,容易使钢液产生紊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改变钢液出口形状的方式解决钢液产生紊流和流速不均匀等问题的连铸用浸入式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铸用浸入式水口上部是圆柱形的钢液流入段和设置在下部的且径向向外扩展的扁平形状的扩张段,扩张段包括第一扩张段和其侧壁下部各对称设置一个水平导流口的第二扩张段,且在第二扩张段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个缓解钢液流速的分流块,分流块将其底部分成两个斜导流口。
所述的倾斜导流口的水平导流角为30-60度。所述的第一扩张段侧壁与轴向的夹角β1为8-12度。所述的第二扩张段的侧壁与轴向的夹角β2为12-18度。所述的第二扩张段的底部为伞形;所述的分流块的上部为光滑的圆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铸用浸入式水口采用具有平滑弧度的分流块和水平导流口,以及斜导流口,这些钢液输出口能将经第二扩张段输出的钢液均匀平稳地引进金属结晶器,致使钢液流入到金属结晶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紊流的现象,从而可保证连铸薄板坯的质量,提高了其成品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带有两个断面图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这两个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铸用浸入式水口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浸入式水口是由一根长形件1构成,从长形件1的外观形状上来看上部是圆柱形的钢液流入段11,下部是径向向外扩展的扁平形状的扩张段,而扩张段包括第一扩张段12和第二扩张段13,其中,第一扩张段12的侧壁与轴向的夹角β1为8-12度;第二扩张段13的侧壁与轴向的夹角β2为12-18度,其底部为伞形结构。
第二扩张段13的侧壁下部各对称设置一个水平导流口14,在其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个用于缓解钢液流速的上部为光滑的圆弧形的分流块15,分流块15将底部分成两个斜导流口16,倾斜导流口16的水平导流角α为30-6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电池安全阀焊接定位工装
- 下一篇:鱼雷形铁水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