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代码式预付费仪表的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2014.6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9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福数控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5/10 | 分类号: | G07F15/1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迟春筱 |
地址: | 116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代码 预付 仪表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气报警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在代码式预付费仪表上的燃气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生活中,燃气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但燃气的安全使用是人们时刻关心的问题。由于人们的疏忽或燃气炉灶长时间的使用而损坏,造成燃气在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泄露,严重危及到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以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一种燃气报警器,其工作原理是:如果室内有燃气(天然气、液化气)泄露,并且空气中的燃气浓度达到报警器的探测标准时,燃气报警器会启动报警装置,发出长时间的“翁鸣”声,并且报警器的指示灯会闪烁。用户听见或看见后便可以知道有燃气泄露,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如果用户家中无人或是室内其他噪音过大而未能听见报警声,则无法及时疏散燃气,极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普通报警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并没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没有真正的排除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自动切断气源的代码式预付费仪表的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代码式预付费仪表的报警装置,仪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仪表内设有代码处理器CPU,与代码处理器CPU连接有燃气探测器、光报警器及声报警器。代码处理器CPU还连接有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的阀门的开关。
所述的燃气探测器通过光电隔离传输电路与代码处理器CPU连接。用光电隔离输出状态信号,能有效可靠传递控制信号,同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加稳定性。
所述的代码式预付费仪表是由内部电池供电,燃气探测器、光报警器及声报警器是由220V市电供电。这样设计好处是,由于它们电源各自独立,所以这两部分可以分别独立工作。
本实用新型除具有普通报警器都的功能外还具有关闭燃气输送阀门的功能。当室内有燃气(天然气、液化器)泄露时,并且空气中的浓度达到规定的探测浓度时,会发出长时间的“翁鸣”声,并且报警指示灯会不停的闪烁,另外燃气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给代码式燃气表,代码表的CPU接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判断,并发出关闭表内阀门的指令给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阀门关闭,从而切断气源达到报警关阀的功效。当燃气报警故障清除后,燃气探测器输出准许开阀信号,CPU发出开阀指令,电机驱动阀门开启。这样不管用户是否在家或是用户是否听见报警声都不会发生危险,人们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用户可以放心地使用燃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探测器光电隔离传输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代码式预付费仪表的报警装置,仪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仪表是由内部电池供电,仪表内设有代码处理器CPU,与代码处理器CPU连接有燃气探测器、光报警器及声报警器。燃气探测器通过光电隔离传输电路与代码处理器CPU连接。燃气探测器、光报警器及声报警器是由220V市电供电。代码处理器CPU还连接有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的阀门的开关。如图3,电机控制电路通过光耦传输信号,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其中J11-1、J11-2为电机工作信号接口,J11-4、J11-5、J11-6为电机开、关到位信号接口。
燃气探测器输出当前状态信号,传递给燃气代码处理器及时开关阀。当发生燃气泄露时,燃气探测器输出燃气故障信号,燃气代码处理器控制关阀;只有当燃气报警故障清除后,燃气探测器输出准许开阀信号,燃气代码处理器控制开阀。上述功能建立在代码处理器有余额而且处于开阀状态时,否则代码处理器一直处于关阀状态。代码式燃气表还有关阀记忆功能,按表上的“查询”键会查出关阀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福数控技术(大连)有限公司,未经欧福数控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