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电解槽系列事故临时母线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0602.6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6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覃海棠;张松江;岳世豹;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3/16 | 分类号: | C25C3/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欣棠;郭乃凤 |
| 地址: | 4512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系列 事故 临时 母线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电解系列生产中的电流母线,特别是涉及一种铝电解槽系列事故临时母线。
二、背景技术:
预焙铝电解槽生产一个系列可有几台槽或几百台槽,每台槽之间的电源是以串联方式输送的。正常情况下,要断开系列中的某一台槽时,要利用到该电解槽的槽底母线和立柱母线将其形成短路,然后完成断开系列中某一台槽的操作。然后,在生产中常遇到一些生产事故,如漏炉、短路口爆炸,这些事故会造成事故槽的槽底母线被冲断或短路口被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由于是串联关系,事故槽这一段母线形成的断路也就会造成整个系列无法恢复送电,造成重大损失。目前,行业内对这种现象的处理一般都是出现事故后及时修复原母线系统,如果母线损坏程度大时,修复时间要在24小时以上。过长的时间造成了系列电解槽进入了死槽状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般系列停电超过8个小时就会造成系列电解槽死槽,所以事故后尽快恢复系列送电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恢复铝电解槽系列送电的电流效率的铝电解槽系列事故临时母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电解槽系列事故临时母线,包括钢板(1),多个所述钢板(1)叠压在一起,并且所有钢板(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爆炸块(2)焊接固定。
所述钢板(1)的数量为18~22个。
所述钢板(1)长度为1800~2200mm,宽度为140~180mm,厚度为1.0~2.0mm。
所述钢板(1)的数量为20个;所述钢板(1)长度为2000mm,宽度为160mm,厚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制作一套临时母线,可以使电解槽间的阳极大母线互连,可让事故电解槽通过阳极大母线在上部形成电流通路。
2.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且效果好,通过合理的尽寸设计,可以使电解槽系列恢复100%的电流量,使事故影响降到最低。
3、本实用新型爆炸块通过上下夹具分别与阳极大母线和立柱母线固定连接,拆装方便,效率高,降低停电损失。
4、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投资少,可长期保存,它易于推广,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大型电解槽系列事故里合理利用该装置,可以避免上亿元的损失。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1-钢板,2-爆炸块,3-上夹具,4-阳极大母线,5-立柱母线,6-短路口穿丝,7-短路口绝缘板,8-槽周母线,9-电解槽,10-下夹具。
铝电解槽系列事故临时母线由多个所述钢板1叠压在一起,并且所有钢板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爆炸块2焊接固定。
钢板1的数量为18-22个,优选20个。钢板1长度为1800-2200mm,优选2000mm,宽度为140-180mm,优选160mm,厚度为1.0-2.0mm,优选1.5mm。根据需要可以改变上述各参数的具体值,不一一详述。
使用方法:在出现阴极母线无法实现回路的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用临时母线从阳极大母线4上实现回路。每个立柱母线5需要2组临时母线,如320KA电解槽有5个立柱母线5,总共则需要10组临时母线。用上下夹具3、10将钢板1两端的爆炸块2一头压在阳极大母线4上,另一头压在下一台槽的立柱母线5上,使系列实现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母线,制作简单、投资少,可长期保存,在母线系统出现严重损坏时,可以及时的实现系列恢复送电,极大的减少了事故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