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万向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618.5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93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晨曦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向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万向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室内或地下管道的通风装置通常是采用电机带动的排气扇来完成,耗费了大量的电能。为此,有人想出直接通过一弯管伸到室外或管外,试图藉由外界的自然风来达到通风效果。但是,众所周知,风不是也不可能只从一个方向刮来,可能是东、南、西、北风,而弯管的朝向只能是一个方向,如此一来,当风不是刮向弯管的进口时,便起不到通风的效果,因此,该种弯管的通风作用极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随风向的不同自由转动的万向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万向通风装置,包括一吸风罩和一通风管,该吸风罩为一弯管,该弯管具有一朝向水平方向的进风口,该弯管可360度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通风管上,该弯管上还固定设有一定向扇,该定向扇所在的平面朝向与弯管进风口的朝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定向扇为一体式平板结构,并藉由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弯管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定向扇为一体式平板结构,并藉由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弯管上与弯管的进风口相对的一侧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弯管和通风管的连接处设有滚珠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滚珠轴承包括一外环、一内环,该外环与内环之间设有一滚珠座,该滚珠座上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弯管的下端与该外环一体成型,所述通风管的上端与该内环一体成型,或者弯管的下端与该内环一体成型,而通风管的上端与该外环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滚珠轴承包括一外环、一内环,该外环与内环之间设有一滚珠座,该滚珠座上设有多个滚珠;该外环藉由至少三个连接杆固定于所述通风管的内壁,该内环藉由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弯管顶端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口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弯管伸出室外或管外,而通风管连通室内或管道。由于定向扇所在的平面朝向与进风口的朝向相同,只要有风吹动定向扇,就可带动弯管旋转,使得进风口朝向风刮来的方向,始终可以将风引入室内或管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万向通风装置由于弯管可相对于通风管360度自由旋转,并且在弯管上设有定向扇,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刮来,弯管的进风口始终朝向风刮来的方向,风都会引入通风管道,广泛适用于各种室内或地下管道的通风之用,不会耗费电能,节能实用;另外,采用滚珠轴承实现弯管和通风管的相对旋转,摩擦力较小,哪怕是微小的风吹过,都可藉由定向扇带动弯管旋转,从而保证进风口始终朝向风刮来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珠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珠轴承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名称:
10弯管;11进风口;
20通风管;
30定向扇;33连接杆;
40滚珠轴承;41内环;42外环;43滚珠座;44滚珠;
51连接杆;52外环;53内环;54滚珠座;55滚珠;5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万向通风装置,包括一弯管10和一通风管20,弯管10具有一朝向水平方向的进风口11,弯管10的顶端固定设有一定向扇30,该定向扇30所在的平面朝向与弯管10进风口11的朝向相同,如定向扇30所在的平面朝向东西,则进风口11朝向东或西。定向扇30为一体式平板结构,并藉由一连接杆33固定于弯管10的顶端。
同时参照图1和图3,弯管10和通风管20的连接处设有一滚珠轴承40,滚珠轴承40包括一外环42、一内环41,该外环42与内环41之间设有一滚珠座43,该滚珠座43上设有多个滚珠44,如八个,弯管10的下端与该外环42一体成型,通风管20的上端与该内环41一体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晨曦,未经黄晨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