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7438.3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84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裕;王家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F1/20 | 分类号: | B31F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接纸机 快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板生产线上配套使用的自动接纸或卷筒纸柔性印刷机上配套使用的自动接纸机,具体说是一种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与瓦楞纸板生产线(卷筒纸机)配套的自动接纸机主要是零速接纸机。为实现不停机,不减速的情况下自动接纸,接纸机中设置一个存纸库部件,称之为悬杆。它是由一些固定辊和一些活动辊组成,可在固定的导轨上来回移动。纸张要缠绕在这些固定辊和活动辊之间,储存一定数量的原纸供接纸时使用。当接纸机首次穿纸或断纸后重新穿纸时,纸张在这些辊之间来回缠绕,穿纸路线回折很多,穿纸非常不方便。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通过改进其穿纸机构,使穿纸方便、快捷,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简化穿纸结构,使穿纸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包括固定辊、悬杆、悬杆驱动链轮、测速辊、浮动辊、浮动辊驱动气缸、操作面板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辊设置在高于悬杆顶面的位置,且悬杆移动到最前端时,使悬杆的后辊与固定辊上下对应;所述控制系统中增加一个控制浮动辊移动方向的电磁阀,在操作面板上增加一个电磁阀的控制旋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电磁阀为二位五通电磁阀。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穿纸状态,悬杆向前移动到最前端定位,浮动辊驱动气缸换向,将浮动辊推向最后端位置;工作状态,控制浮动辊驱动气缸的电磁阀换向,将浮动辊推向前端,悬杆向后移动到最大蓄纸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固定辊抬高并向后移动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且悬杆移动到最前端时,使悬杆的后辊与固定辊上下对应。控制系统增加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来控制浮动辊的移动方向,在操作面板上增加一个控制旋钮。当首次或断纸后穿纸时,将旋钮旋到快速穿纸位置,悬杆向前移动到最前端定位,浮动辊驱动气缸换向,将浮动辊推向最后端位置,纸张经浮动辊前侧和悬杆后辊的后侧,绕过固定辊从悬杆中间拉下,经过测速辊将纸张引出即可完成穿纸。穿纸路线回折减少,大部分为平直穿纸路线,因此,简化了穿纸结构,使穿纸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穿纸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接纸机工作时的原纸缠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接纸机快速穿纸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固定辊2、悬杆、悬杆驱动链轮6、测速辊1、浮动辊4、浮动辊驱动气缸5、操作面板及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将固定辊2从原来位置上抬高并向后移动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固定辊2设置在高于悬杆顶面的位置,且悬杆移动到最前端时,悬杆的后辊3与固定辊2能上下对应。在控制系统中增加一个控制浮动辊4移动方向的二位五通电磁阀,在操作面板上增加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的控制旋钮。
将悬杆移动到最前端时,使悬杆的后辊3与固定辊2上下对应,此时设置正确的限位。当首次或断纸后穿纸时,将控制旋钮旋到快速穿纸位置,悬杆由悬杆驱动链轮6驱动向前移动到最前端定位,浮动辊驱动气缸5换向,将浮动辊4推向最后端如图1所示的位置。纸张经浮动辊3前侧和悬杆后辊3的后侧,绕过固定辊2从悬杆中间拉下,经过测速辊1将纸张引出即可完成穿纸。再将控制旋钮旋到工作位置,控制浮动辊驱动气缸5的二位五通电磁阀换向,将浮动辊4推向前端,在工作时呈浮动缓冲状态,悬杆由悬杆驱动链轮6驱动向后移动到最大蓄纸位置,纸张自动形成如图2所示的自动接纸机工作时的原纸缠绕状态。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7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