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无线网络通讯和卫星通讯切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7214.2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6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海;杨俊贤;初士博;惠力;刘敏;鲁成杰;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36/06 | 分类号: | H04W36/06;H04W36/12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00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无线 网络通讯 卫星 通讯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事/北斗卫星通讯和GPRS/CDMA无线网络通讯的智能切换装置——智能无线网络通讯和卫星通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志愿船自动测报仪,一般采用两种通讯方式:卫星通讯(又分为海事卫星和北斗卫星两种)和无线网络通讯(又分为GPRS和CDMA两种)。其中,卫星通讯有效区域广,但是其通讯费用昂贵,当前志愿船自动测报仪大都采用该通讯方式;无线网络通讯费用低廉,但是其通讯有效区域有限,只有部分近海作业的船只如渔船等采用这种通讯方式。
由于卫星通讯费用高,在实际应用中,海事卫星一般只发送当天4个时次的观测数据,北斗通讯卫星一般只发送当天24个时次的观察数据,而实际的使用中志愿船自动测报仪采集当日1440个整分数据。对于不能通过卫星发送的数据只能在船舶靠岸以后,需要专门派相关人员到现场去回放。而大部分船只在国内停泊港口通常不固定,停靠时间一般也比较短,回放数据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使观测数据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而无线网络通讯虽然价格低廉,但这些船只大部分时间是在其有效通讯区域之外,不能传输任何数据。
当前的两种通讯方式各有优缺点,但是很显然,任何一种通讯方式单独使用都不能达到既节约通讯成本,又让通讯有效区域全面覆盖船舶航行范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无线网络通讯和卫星通讯切换装置,以克服以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箱及其上的电源接口,志愿船自动测报仪(以下简称测报仪)接口,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卫星通讯机接口,运行指示灯,卫星通讯状态指示灯,无线网络通讯状态指示灯,以及主机箱内的主控板与主控板上设置的中央处理器、串口电平转换器和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个串口与串口电平转换器相连,串口电平转换器的端口与志愿船自动测报仪接口相连。中央处理器的另一个串口连接到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该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与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相连,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的一路与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相连,另一路连接到卫星通讯机接口上。
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挂接卫星通讯机和无线网络通讯机两种通讯设备,并且能够实时判断无线网络的通讯状况,自动选择需要通过那一种通讯设备进行报文数据传输。即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内的软件系统会通过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取得无线网络通讯机的信息,以判断当前是否在有效的无线网络通讯范围之内,自动进行报文传输的通讯设备的选择,并判断当前报文数据是否需要发送。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安装和使用方便,实现了海事/北斗卫星通讯和GPRS/CDMA无线网络通讯的智能切换。对已安装的测报仪也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改装的情况下安装使用,因此能广泛的应用于志愿船和海洋调查船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面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板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软件流程图。
其中,1主机箱,2主控板,3电源接口,4志愿船自动测报仪接口,5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6卫星通讯机接口,7运行指示灯,8卫星通讯状态指示灯,9无线网络通讯状态指示灯,10中央处理器,11串口电平转换器,12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13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箱1及其上的电源接口3、志愿船自动测报仪接口4、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5、卫星通讯机接口6、运行指示灯7、卫星通讯状态指示灯8与无线网络通讯状态指示灯9,以及主机箱1内的主控板2,与主控板2上设置的中央处理器10、串口电平转换器11、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13和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12,中央处理器10的一个串口与串口电平转换器11相连,串口电平转换器11的端口与志愿船自动测报仪接口4相连,中央处理器10的另一个串口连接到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12,该双路同相驱动控制器12与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13相连,双路串口电平转换器13的一路与无线网络通讯机接口5相连,其另一路连接到卫星通讯机接口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7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蓄电池电器盒
- 下一篇:儿童水中救生帽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