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保护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3548.2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4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财;刘仁明;余维才;廖建国;彭海龙;卢顺安;王伟;杨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303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钢管正火炉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钢管正火是在未封闭的环境内进行,且钢管冷却采用高温出炉空冷方式。钢管正火时炉门是敞开的,炉内气氛受外界空气影响,炉内火焰温度不好控制,且钢管出炉温度较高(≥800℃)。一般钢管正火后的表面氧化不均匀,且氧化层较厚,不能满足更高技术要求。正火炉耗能高,对环境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内气氛便于控制,钢管正火表面氧化均匀,氧化层厚度薄,节能,污染少的烟气保护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烟气保护炉,炉体前、后门分别有炉头风罩1,炉尾风罩10,两风罩入口与两烟气管道连通,风罩出口吹扫炉前门或炉后门,炉体的冷却段V前有过渡段IV,过渡段内有隔绝幕帘6,靠近炉前门炉体内有炉前隔绝幕帘2,靠近炉后门的炉体内有炉尾隔绝幕帘9。
冷却段V有炉顶冷却水箱8和炉底冷却水箱11,冷却水箱有进出口各一个与水池相连,水池与冷却塔水管相连。
有辊道5贯穿炉体,冷却段V的辊道5的上、下炉壁上有冷却烟气管道7与烟道相通,冷却段炉顶有第一排烟气口13与烟囱相通。
过渡段IV前依次有均热段III、加热段II、预热段I、辊道5贯穿炉体,加热段和均热段的辊道上、下炉壁上均布有烧咀4,预热段I的炉顶有第二排断气口12与烟囱相通,预热段与加热段、加热段与均热段之间有挡火墙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炉头炉尾加风罩和隔绝幕帘段,冷却段采用回收被冷却了的烟气喷淋和循环水冷却。当钢管进入炉内后,钢管的正火全过程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炉内进行,外界空气难以进入炉内,炉内火焰气氛容易控制。钢管在出炉前,经过采用回收冷却了的烟气喷淋和循环水冷却段,将钢管温度降至较低到不易被氧化的温度后才出炉。采用此技术,正火后的钢管表面氧化层很薄(≤0.10mm)且氧化很均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钢管表面氧化,保证钢管表面氧化均匀,能满足更高技术要求,使产品技术含量保持领先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热段和冷却段采用回收的废气和废水,能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I:预热段(对管体先进行预热),II:加热段(将管体加热到所需的温度),III:均热段(对已加热到所需温度的管体进行保温处理),IV:过渡段(隔绝作用),V:冷却段(对管体进行冷却)。
炉头风罩1,引用烟道内的烟气吹扫炉前门口。烟气进入预热段预热钢管。前隔绝幕帘2,为条状,共构成3层,将炉内气氛与外界分隔开。挡火墙3,分开各段的火焰,减少各段热量相互传递。烧咀4,由天然气与风混合燃烧产生热量。辊道5,贯穿炉体输送钢管前进。过渡段隔绝幕帘6,为条状,共构成2层,隔绝均热段与冷却段。冷却烟气管道7,引用其它工艺装置产生的烟气,并进行冷却处理后,对冷却段内的管体进行喷淋冷却。炉顶冷却水箱8,只有进出口管道各一个,水从水池引来,循环后再经管道流入水池,水池中的水通过其它工艺装置的冷却塔连续注入新水。炉尾隔绝幕帘9,为条状,共构成3层,隔绝冷却段与外界空气。炉尾风罩10,引用烟道内的烟气吹扫炉前门口。炉底冷却水箱11,只有进出口管道各一个,水从水池引来,循环后再经管道流入水池,水池中的水通过冷却塔连续注入新水。排烟气口12,按接烟囱,烟气流入烟囱排入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