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451.X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45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许会玲;王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凌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50 | 分类号: | H04N5/5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凤岐;席树文 |
地址: | 721006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模 一体化 电子 调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是一种数字模拟电视接收机用数字模拟一体化电子调谐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同类型的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采用了混频、中频放大两块集成电路。输入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经过输入回路、调谐回路进入混频集成电路,输出中频信号,模拟的中频信号进入后级的解调电路解调出音视频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声表滤波器后进入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然后输出平衡的数字信号。整个电路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输入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经过输入回路、调谐回路进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输出模拟和数字中频信号,模拟中频信号进入后级的解调电路解调出音视频信号,数字中频信号通过声表滤波器后再次进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内部进行中频放大后输出平衡的两路数字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壳体(1)外设置有信号输入端口(2)和信号输出端口(3),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回路、调谐回路及声表滤波器;输入回路的输入端接模拟或数字信号输入端口(2),输入回路的输出端接调谐回路的输入端,调谐回路的输出端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入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模拟中频信号接信号输出端口(3),输出的数字中频信号接声表滤波器的输入端,声表滤波器的输出端再次接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放大电路输入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数字信号接信号输出端口(3)。
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模拟中频解调电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模拟中频信号接模拟中频解调电路的输入端,模拟中频解调电路的输出端接信号输出端口(3)。
所述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为IC TUA6039。所述印制电路板为双面电路板,贴片元件贴装于印制板的顶层,插件元件插装在印制板的底层。焊接采用二次回流焊工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数字部分的中频放大电路和前级的混频电路在同一集成电路完成,可减少外部因信号的走线方向和地的排布问题对数字信号的干扰。电路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数模一体化电子调谐器,其壳体(1)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壳体(1)外设置有信号输入端口(2)和信号输出端口(3),信号输入端口(2)为射频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3)为一组排针。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回路、调谐回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模拟中频解调电路及声表滤波器;输入回路的输入端接模拟或数字信号输入端口(2),输入回路的输出端接调谐回路的输入端,调谐回路的输出端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入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模拟中频信号接模拟中频解调电路的输入端,模拟中频解调电路的输出端接信号输出端口(3);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混频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数字中频信号接声表滤波器的输入端,声表滤波器的输出端再次接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放大电路输入端,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的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的数字信号接信号输出端口(3)。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为IC TUA6039。印制电路板为双面电路板,贴片元件贴装于印制板的顶层,插件元件插装在印制板的底层。
工作原理:输入的模拟或数字高频电视载波信号通过输入回路、调谐回路进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经混频后输出中频为45.75的模拟信号或中频为44MHz的数字信号,输出的模拟信号进入后级的模拟中频信号解调电路解调出音视频信号。输出的数字中频信号经过声表滤波器再次进入混频中频放大集成电路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平衡的数字信号进入电视机主板的相应电路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凌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凌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