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相隔离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2045.3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43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孙卫;李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相隔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电力接线领域,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是高压相隔离接线盒。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接线盒如图1所示,都是采用三相接线柱在同一接线座内的方式,这样的接线盒没有将三相电线接头相互隔离开。对于防止放电和爬电只能靠两接线柱之间的距离和接线柱高度来保证,这种接线盒如果放在污染等级较高的场所或者电缆排列不好时,很容易引起放电或爬电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压相隔离接线盒,这种接线盒使三相电源实现独立接线,并处于独立的绝缘空间内,可以有效避免放电或爬电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高压相隔离接线盒,包括绝缘子接线盒和连接在绝缘子接线盒侧边的引线盒,所述绝缘子接线盒内空间经隔离罩分隔为三个接线室,所述三个接线室分别设有三个绝缘子和连接于绝缘子端头的接线柱,所述隔离罩与盖于其开口处的绝缘板形成封闭的接线室,所述接线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电缆通道。
上述引线盒采用螺栓的方式与绝缘子接线盒连接并且空间相通。
上述绝缘子一端穿过隔离罩伸入接线室内并且绝缘子与隔离罩之间采用密封圈和密封胶进行密封。
上述绝缘子接线盒采用钢板焊接而成,并且绝缘子接线盒开口处设有盖板。
上述引线盒内设有线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结构的高压相隔离接线盒绝缘性能好、耐压高,在污染等级较高场所,能满足爬电和相与相之间起弧要求。在使用6kV绝缘子,耐压按11kV标准23kV试验中,可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未发生爬电和起弧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接线盒采用厚钢板结构,能在短路放炮时防止爆炸,安全性很高。并且引线盒用螺栓固定在绝缘子接线盒上,接线时可拆卸,便于粗电缆的接线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其中:1为绝缘子接线盒;2为绝缘子;3为密封圈;4为隔离罩;5为绝缘板;6为引线盒;7为线夹;8为盖板;9为接线柱;10为电缆通道;11为接线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相隔离接线盒,包括绝缘子接线盒1和连接在绝缘子接线盒1侧边的引线盒6,引线盒6采用螺栓的方式与绝缘子接线盒1连接并且空间相通。所述引线盒6内设有用于夹电缆的线夹7。所述绝缘子接线盒1内空间经隔离罩4分隔为三个接线室11,三个接线室11分别设有三个绝缘子2和连接于绝缘子2端头的接线柱9,所述绝缘子2一端穿过隔离罩4伸入接线室11内,并且绝缘子2与隔离罩4之间采用密封圈3和密封胶进行密封。所述隔离罩4与盖于其开口处的绝缘板5形成封闭的接线室11,接线室11的侧壁上开设有电缆通道10。所述绝缘子接线盒1采用钢板焊接而成,并且绝缘子接线盒1开口处设有盖板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2和图3,绝缘子接线盒座1用厚钢板焊成,用隔离罩4将绝缘子接线盒1内部分成三个独立的空间,即三个封闭的接线室11,将绝缘子2和隔离罩4分别都固定在绝缘子接线盒1的底座上,绝缘子2一端伸入隔离罩4中,并且每个绝缘子2伸入隔离罩4的一端上设有接线柱9,用密封圈3和密封胶将绝缘子2和隔离罩4之间的空隙密封,最后盖上绝缘板5和盖板8,形成一个绝缘空间。图2中三个绝缘空间并列设计,图中表示了三个绝缘空间的不同结构状态。
引线盒6经螺栓连接在绝缘子接线盒1上并与绝缘子接线盒1空间导通,以使接线电缆能够引入到接线柱9。接线时先将引线盒6去掉,把电缆穿过接线盒6,并且三相电线分别穿过三个接线室11上的电缆通道10到达三个接线室11,然后将线头接在三个接线柱9上后,再把接线盒6固定在绝缘子接线盒座1上,最后用线夹7将电缆固定就完成了接线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保护管理装置
- 下一篇:柱型铅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