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1439.7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50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柱;蔡志刚;张保祥;刘华威;杨光;李宏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电力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30;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春 |
地址: | 450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厂 烟气 脱硫 系统 浆液 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烟气脱硫工艺绝大部分采用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最重要的转动类机械之一,其输送的介质中既有石膏固相物的磨蚀,又有高含量Cl-的腐蚀,而整个脱硫系统对浆液循环泵的使用寿命、运行效率、安全可靠性及检修维护的方便性等方面要求很高。
该技术领域的已有技术,包括单壳体和衬胶泵,经常出现效率低下、泵体泄露、叶轮松动、泵轴腐蚀、轴承寿命短、轴承体轴封漏油等现象,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循环泵效率低、泵体泄露、叶轮松动、泵轴腐蚀、轴承寿命短、轴承体轴封漏油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包括泵壳、密封环,叶轮、后护板、机械密封、泵轴和轴承部件。后护板和泵壳连接在一起构成泵腔,叶轮通过泵轴和叶轮螺母安装在泵腔内,泵轴及叶轮由轴承部件支撑,轴承部件包括轴承体、轴承函、轴承端盖、封油环、圆柱滚子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机械密封安装在后护板上。其中泵壳流道为双蜗壳结构,即在泵壳中间设有筋板,该筋板与腔体形状一致。
叶轮轮毂起点设置在叶轮轴线上;叶轮叶片进口前伸,与流线成90度夹角安放。叶轮叶片采用5片叶片110度包角或6片叶片100度包角的匹配方式。
在叶轮和后护板之间设有副密封环。叶轮和泵轴通过螺钉联接在一起,泵轴端有螺纹,叶轮螺母拧在泵轴上与叶轮端面贴紧,叶轮螺母与叶轮接触的端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
圆锥滚子轴承装在轴承函内,轴承函装在轴承体内,由螺钉和顶丝连接。靠近叶轮一端的轴承采用圆柱滚子轴承,远离叶轮一端的轴承采用配对使用的圆锥滚子轴承。
本实用新型浆液循环泵的有益效果如下:
(1)泵壳流道为双蜗壳结构,对称的蜗壳可平衡叶轮产生的径向力,减少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提高轴承寿命。
(2)叶轮轮毂起点放置在叶轮轴线上,加大叶轮进口面积,降低介质流动速度;叶轮叶片进口前伸,与流线成90度夹角安放,增强介质流动稳定性;采用5片叶片110度包角或6片叶片100度包角的两种叶片数与叶片包角匹配方式,上述结构,能更好地适应输送介质的特性,提高抗汽蚀,抗腐蚀的能力,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由于副密封环的节流作用,从而降低副密封腔的压力,使叶轮前后的压力相等,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平衡叶轮的轴向力,减小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泄漏量极小。
(3)叶轮和泵轴通过螺钉联接在一起,可防止叶轮在轴上松动,同时叶轮螺母与叶轮接触的端面上的O型密封圈可阻止腐蚀性液体接触泵轴造成泵轴腐蚀。
(4)圆锥滚子轴承装在轴承函内,轴承函装在轴承体内,由螺钉和顶丝将两者连在一起,调节螺钉和顶丝可以使轴承函在轴承体内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叶轮在泵腔内的轴向调节。
(5)靠近叶轮一端的轴承采用圆柱滚子轴承,该轴承为浮动支撑,主要承受径向载荷,远离叶轮一端的轴承采用配对使用的圆锥滚子轴承,该轴承在泵轴上双向固定,同时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蜗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叶轮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叶片进口边与流线垂直示意图;
图5为叶轮防松示意图;
图6为叶轮轴向调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包括泵壳11、密封环14,叶轮10、后护板22、机械密封8、泵轴6和轴承部件,后护板22和泵壳11连接在一起构成泵腔,叶轮10通过泵轴6和叶轮螺母13安装在泵腔内,泵轴6及叶轮10由轴承部件支撑,轴承部件包括轴承体5、轴承函3、轴承端盖2、封油环1、圆柱滚子轴承7及圆锥滚子轴承4,机械密封8安装在后护板22上。如图2所示,泵壳流道为双蜗壳结构,即在蜗壳中间增加一筋板16,该筋板16与腔体形状一致,这样,由于结构对称,能把径向力减小到很小的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电力机械厂,未经郑州电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