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7366.4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8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宏儒;钟成义;宋卫东;任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闫 彪;何朝旭 |
地址: | 21001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加热 茶叶 杀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茶叶进行杀青的设备,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杀青是茶叶加工的必要环节。目前,在茶叶机械化加工中的杀青步骤已有多种专用设备来完成。这些专用设备可参见申请人在先申请公开的中国专利:1)02218674.3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2)02258117.0多用自动蒸青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上述现有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械设备往往只采用一种加热方式对茶叶进行杀青,因而在实际茶叶加工生产中常导致茶叶杀青过度或不足的情况。比如,微波杀青对茶叶内部杀青效果好,但往往内黄外绿,直接作用于茶叶外部的加热方式又往往外黄内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融合两种加热方式的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从而在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加工中取得更好的杀青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隧道箱和穿过第一隧道箱的循环输送带,所述第一隧道箱内设置有微波发生器,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第二隧道箱,所述循环输送带穿过第二隧道箱,所述第一隧道箱的出口与第二隧道箱的进口封闭联接,所述第二隧道箱内设置有远红外加热器。
使用时,茶叶通过第一隧道箱时是微波加热,首先使茶叶内部的各种生物氧化酶丧失活性,即先使茶叶内部迅速被杀青;然后茶叶通过第二隧道箱时经远红外辐射加热,再使茶叶外部进一步迅速被杀青。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实现了微波和远红外的复合加热,充分利用微波加热由内至外、远红外加热由外至内的特性,可以对茶叶的内外均进行有效加热杀青,从而相比现有单一加热方式的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可取得更好的杀青效果。此外,远红外加热还可使经杀青后残留在茶叶外部的水分迅速挥发,利于茶叶迅速干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隧道箱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隧道箱2和穿过第一隧道箱2的循环输送带3,在第一隧道箱2内设置有微波发生器4。在机架1上还安装有第二隧道箱5,循环输送带3穿过第二隧道箱5。在第一隧道箱2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装联有微波抑制器8-1、8-2,微波抑制器之一8-2的出口端与第二隧道箱5的进口封闭联接。
机架1的两端设有两台机头箱1-1和1-2,在机头箱1-1和1-2上分别安装两个传动轮6-1和6-2,传动轮6-2由装在机头箱内的电机7带动,循环输送带3环绕在传动轮6-1和6-2之间。
如图2所示,在第二隧道箱5内上部设置有远红外加热器9,在第二隧道箱5外顶部设有风机10和循环风管11。循环风管11的一端与开设于第二隧道箱5顶部的出风口12联接,另一端与开设于第二隧道箱5侧面的吸风口13联接。在远红外加热器9下方还设有多孔阻风板14。
使用时,茶叶先通过第一隧道箱2时进行微波加热,使茶叶内部的各种生物氧化酶丧失活性,即先使茶叶内部迅速被杀青;然后茶叶再通过第二隧道箱5时由远红外加热器9对茶叶继续进行辐射加热,同时,开启的风机10在第二隧道箱5内形成热风循环;这样,既利于使受远红外辐射的茶叶外部进一步被杀青,又可以使循环热风对重叠在下方的茶叶进一步被杀青,从而保持杀青效果;此外,循环热风可使杀青后残留在茶叶外部的水分迅速挥发,也利于茶叶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7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