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定型髓内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5197.0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39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福杨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9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定 型髓内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中的髓内钉。
背景技术:
目前,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是最为理想的生物力学固定方法之一,国内第一家生产带锁髓内钉的武进三厂十余年来已有60000余例髓内钉病例。由于该锁髓内钉的主钉与锁钉的配合、以及锁钉插入端与骨干的配合,均为插入式的间隙配合,其锁定结构存在着如下缺陷。
一是交锁髓内钉远端的锁钉准确率低,即使在“激光定位器导视下,闭合穿钉准确率也只能达97%”(摘自罗先正教授的专著《髓内钉内固定》)。
二是主钉断裂。主钉近端及远端形成了以远端近侧钉孔处为支点的杠杆装置,骨折部位越靠近远端锁钉,髓腔与钉径差别越大时,作用于该支点上的力量越大,而此处又是主钉的薄弱点,因而易发生疲劳性折断,还有在远端进行锁钉操作时易出现钉与孔之间的相对移位,在钻孔与拧入螺钉时发生对主钉孔处的切割,从而对主钉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三是锁钉易断裂或退出。锁钉断裂可发生在骨折的近端或远端,以远端多见。断裂原因:骨折为长斜型、粉碎型,复位后骨折间隙过大,术后过早负重时缺乏骨对骨的支撑作用,使锁钉承受髓内钉的巨大剪切力而导致断裂。双枚远端锁钉共同承担髓内钉的剪切力,其断裂概率明显小于单枚锁钉,还有术中反复钻孔,锁钉失去与骨皮质的把持力,或锁钉过短未能完全透过对侧骨皮质,导致其不能发挥正常交锁功能。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锁钉折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主钉的折断率,有文献报道,远端锁定失败率高29.1%。
四是锁钉易退出:a)进钉处反复钻孔使骨孔扩大,锁钉不能对主钉进行有效地控制,b)锁钉过细,运动时主钉与锁钉相撞击而致;c)安放锁钉时,进钉处反复钻孔,致锁钉与骨质、主钉之间的嵌合作用减弱;d)锁钉过短,没有透过对侧骨皮质;e)患者过早负重且运动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定型髓内钉,闭合穿钉准确率高,主钉、锁钉不易断裂,且锁定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锁定型髓内钉,包括带有孔的主钉和尾端设置有外螺纹的锁钉,特点是主钉上所述的孔设置有内螺纹,锁钉设置有与主钉孔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锁钉旋入后呈锁定状态;锁钉头端为自攻丝,尾端膨大处有丝纹可以和近侧骨皮质锁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避免锁钉退出:因为锁钉和主钉的锁孔形成丝纹,旋紧后成锁定状态,亦与骨质形成丝纹,即使进钉处反复钻孔使骨孔扩大或锁定过短,锁钉也绝对不会退出。
二、减少锁钉的断裂:锁钉和主钉的锁孔形成丝纹,旋紧后成锁定状态,避免远端进行锁钉操作时出现钉与孔之间的相对移位而导致的锁钉对主钉孔处的切割;其次锁钉和主钉连成一体,减少锁钉承受髓内钉的巨大剪切力而导致断裂;
三、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锁钉和主钉的锁孔形成丝纹使锁钉和主钉连成一体,在骨折中形成髓内锁定状态,较其他类型的髓内钉更加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尤其是粉碎性骨折。
四、减少X线辐射:远端锁钉处小切口显露,在定位器下将锁钉孔近侧骨皮质扩大,这样可以在直视下看到主钉的锁孔,再用小号钻头钻孔达对侧骨皮质后拧入锁钉,因锁钉有丝纹不用担心其退出和断裂,不需X线的反复透视,而且锁钉准确率100%。避免术中医护人员及患者会受到一定量的X线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孔11的主钉1、尾端设置有外螺纹21的锁钉2。仍如图1所示,所述主钉1上的孔11设置有内螺纹,锁钉2上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外螺纹22。锁钉2的进入端设置为自攻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福杨,未经陈福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