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0759.2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1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希武;刘军汉;曹树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希武 |
主分类号: | A01D31/00 | 分类号: | A01D31/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 英 |
地址: | 74300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茎 中药材 挖掘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中药材的农机具,特别是一种用于黄芪、红芪、甘草等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的农机具。
背景技术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材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中药材的种植不仅形成了药材产地的支柱产业,而且成为了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中黄芪、红芪、甘草等深根茎类药材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能收获这类深根茎类中药材的机械设备很少,只能借助某些机械设备的辅助功能进行根茎类中药材的起收,而且这类机械设备机体庞大笨拙,难于操作,应用效果极差,起净率低。所以一般收获时仍沿袭传统的人工挖掘,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挖掘难度大而错失市场良机,给药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很好地解决深根茎类中药材扎根较深的收获难度,提供一种一次性完成破土切割、疏松、分离等工序,而且起净率高,作业效率高,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收获进程,同时能提高药材品质,减少破损的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包括与提供动力的主机连接的连接装置、机架和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包括一固接于机架后端下方的矩形切割框架,可拆卸连接于矩形切割框架两外侧的左右侧刀,可拆卸连接于矩形切割框架的底框上的若干个长短挖掘深松铲,及装于该长短挖掘深松铲后方的若干个梳齿式分离栅。
该挖掘机还包括一限深调节轮,所述限深调节轮连接于机架的前端中部下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生长在地表以下40~60厘米深处的深根茎类中药材机械挖掘时对深层土块的切割、疏松,药材与土壤初级分离等的技术难题;解决了挖掘过程中土垡的合理回位,强化松土作用,作业时能减少对土壤自然耕层的翻动和破环,达到了深松土壤,保护性耕作之目的;解决了切割部件对药材根茎造成的撕裂或撕断及破损问题。同时可一次性完成破土切割、疏松、分离等工序,不仅实现药材挖掘,还可实现深松作业,一机两用,而且药材起净率高,作业效率高,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收获进程,同时能提高药材品质,减少破损。
本实用新型经过实验证明,比人工挖掘提高功效20~30倍,挖净率达到97%,而且收获一亩药材比人工挖掘节约费用360元左右。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农村富裕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发展二三产业或组织劳务输出,为发展农村经济拓宽了渠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包括与提供动力的主机连接的连接装置、机架和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包括一固接于机架3后端下方的矩形切割框架5,可拆卸连接于矩形切割框架5两外侧的左右侧刀7,可拆卸连接于矩形切割框架5的底框51上的若干个长短挖掘深松铲8及10,长短挖掘深松铲8及10交错布置,以减小入土阻力,及装于该长短挖掘深松铲8及10后方的若干个梳齿式分离栅9;机架3的前端对称固接挂耳4,机架3的前端上方固接悬挂梁1,上加强拉杆2的一端连接于悬挂梁1的上部,另一端连接于机架3的后端上方中部,以保证和动力主机的可靠连接。
该挖掘机还包括一限深调节轮6,所述限深调节轮6连接于机架3的前端中部下方,主要起挖掘深度的调节和对机具的支撑作用。
长短挖掘深松铲8及10、左右侧刀7和矩形切割框架5通过螺栓、销钉等常规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长短挖掘深松铲8及10、左右侧刀7钝化时修理更换。
机组进入田间进行药材挖掘作业时,将整机通过悬挂梁1和挂耳4连接在拖拉机上,当拖拉机向前行驶时,拖动机具的矩形切割框架5带动左右侧刀7和挖掘深松铲8破土切割,并调节限深调节轮6的高低,使挖掘深松铲8达到采挖深度,开始药材根茎挖掘层面的松土、切根,梳齿式分离栅9对土壤进行进一步的疏松和药材与土壤的初级分离,然后经人工捡拾、堆积和修剪处理后,便可晾晒和库存及进入药材市场进行销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希武,未经董希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