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590.0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家昌;易培雄;张佳;高鲲;李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丽 |
地址: | 200021上海市复***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实验中,很多时候需要对例如试剂、生物样本等实验对象作加热处理后进行观察其活动或反应状况。为了得到更好地观察效果以更准确地了解实验对象的特性,往往是要求加热温度准确并能保持恒定,所以一般都配备有进行温度感测并进行温度控制的加热器。
目前在生物仪器里应用的加热器是通过加热部件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在实现加热效应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例如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是直接感测待加热物的当前温度,并将所述感测结果传输至远端的加热控制部件,由其根据所述感测结果及预设的加热温度来进行温度的调控。上述技术中,通过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是待加热物的温度,由于,待加热物的的成分、容积等因素,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往往只是待加热物中对应于温度传感器的那一部分区域的温度,而不一定是待加热物中的整体温度,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待加热物的实际温度,因此所述加热控制部件接收到的感测结果也就不准确,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控温措施,使得加热温度无法准确。
对了避免感测待加热物的温度易导致感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可以设想对加热器中的导热元件进行温度感测,这样就可以真实地感测其实际温度并得到较为准确的温度。但在现有技术中,单单凭温度传感器不能直接对加热器中的导热元件进行温度感测,通常还需要借助额外的外部测量工具,才能对导热元件的温度进行感测,增加了加热器的复杂度并提高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克服不能实时与准确测温的弊端。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具有加热电阻以及覆盖于所述加热电阻的导热元件;设于加热底座上并能感测加热电阻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加热底座连接有用于接收加热控制信号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信号线;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用于输出温度传感器的传感结果的传感信号线。
可选地,所述加热信号线与传感信号线是连接于温度管控装置。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紧贴加热电阻底部。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是通过在加热底座上临近加热电阻设置的接口连接于所述加热底座。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正温度系数或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所述接口为供所述温度传感器插置并能传导所述加热电阻的温度的插口。
可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为金属熔丝。
可选地,所述导热元件为含钌的电子浆料。
可选地,所述电子浆料中,钌的含量为电子浆料的总质量的15%~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器包括加热底座以及设于加热底座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底座具有加热电阻以及覆盖于所述加热电阻的导热元件。通过设于加热底座上的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到当前的加热温度,并可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改变或调整当前的加热温度,准确达到所预设的各种温度,例如确保加热温度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加热器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具有加热电阻以及覆盖于所述加热电阻的导热元件;设于加热底座上并能感测加热电阻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的机械结构通过在加热底座直接接置温度传感器,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感测加热底座中加热电阻的温度,以供远端的温度管控装置接收到所述感测结果后能据以实时调控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应用于生物仪器中,用于对例如微生物染液等观察对象进行加热处理,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器也可应用于其他场合下。
如图1所示,加热器包括加热底座10以及与加热底座10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未经凯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