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刷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529.6 | 申请日: | 200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童小春;刘朝辉;黄海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低转速伺服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永磁材料、自动控制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无刷电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不仅保持了传统直流电机良好的动、静态调速特性,且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易于控制;其应用从最初的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领域迅速发展,近年来,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被广泛地用于视听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情报信息机械等领域,尤其是当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电动自行车,其动力电机也是无刷电机;但是由于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电机一般采用集中整距绕组,永磁体共有20块,每块永磁体对应定子矽钢片中的3个槽,节距为3,这样一来定子电枢要开60个槽;因此这种结构造成了电枢冲片的齿槽数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槽绝缘所占的空间,降低了铜铁等材料的利用率,由于绕组端部长度为一个极距,铜材的使用量较大;同时,这种结构使齿槽绕制线圈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齿槽效应引起的力矩脉动大,造成电机运行过程的速度波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铜铁等材料的利用率高、绕制线圈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电机运行速度波动较小的无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电机,它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的转子部件由轴套和粘合在轴套外表面上的永磁体组成;定子铁芯固定在机壳内构成所述的定子部件,所述的定子铁芯由矽钢片叠加组成,所述的矽钢片内圆周上均布有为电机绕组的绕线槽。
更进一步,在所述的轴套的外表面圆周上按N-S-N-S的方式均布成圆形的永磁体是20块;所述的矽钢片内圆周上均布的绕线槽有21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转子为20极,电枢槽数为21这种结构设计,这样便达到了分数槽绕组的目的,分数槽绕组使得矽钢片的齿槽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槽绝缘所占的空间,提高了矽钢等材料的利用率;每个齿上绕制一个集中线圈,从而可采用自动绕线机绕制,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电动机的制造成本;节距为1,能显著地缩短电枢线圈的端部长度,节省铜材;极槽配合减小了齿槽效益引起的力矩脉动,电机运行速度波动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定子部件矽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永磁体;2.轴套;3.定子铁芯;4.矽钢片;5.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1、图2、图3中所示,一种无刷电机,它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的转子部件由轴套2、永磁体1组成,所述的永磁体1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在轴套2的外表面,在所述的轴套2的外表面圆周上按N-S-N-S的方式均布成圆形的永磁体1是20块,所述的轴套2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定子部件由定子铁芯3固定在机壳内构成,所述的定子铁芯3由矽钢片4叠加组成,所述的矽钢片4内圆周上均布有为电机绕组的绕线槽5,所述的矽钢片4内圆周上均布的绕线槽5是21个;转子为20极,电枢槽数为21,这种极槽配合结构设计,节距为1,这样便达到了分数槽绕组的目的,分数槽绕组使得矽钢片4的齿槽数减少,即每个齿上绕制一个集中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宏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剂
- 下一篇:芳香族聚碳酸酯的连续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