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147.3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0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伟;郭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3/06;F21V8/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学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而图2是图1中导光板的细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现有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棱镜片120、一扩散片130、一反射片14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150。导光板110具有一入光面112、一出光面114与一底面116,其中出光面114与底面116相对,且入光面112是连接出光面114与底面116。棱镜片12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上方,扩散片130是配置于棱镜片120上方,反射片14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底面116下方,而发光二极管15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2旁。此外,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设有以喷砂的方式形成的微凹结构115,而导光板110的底面设有多个V形结构117。
承上述,发光二极管150是用以提供光线152至导光板110内,而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与底面116会使光线152产生全反射,进而使光线152朝向远离入光面112的方向传递。不过,由于具有V形结构117可破坏光线152的全反射现象,使光线152从导光板110的底面116出射,而反射片140则用以将从导光板110的底面116出射的光线152反射回导光板110内;另一方面,微凹结构115亦可破坏光线152的全反射现象,使光线152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出射。另外,棱镜片120与扩散片130是用以将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出射的光线152进一步聚光与均匀化。
图3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150与导光板110的俯视图。由于发光二极管150为点光源,所以发光二极管150所提供的光线152在入射导光板110时,需有足够的混光空间使光线152能均匀混光。否则,光线152入射导光板110会在靠近入光面112的区域产生明显的亮点(hot spot)50。另外,亦提出增加微凹结构115来消除亮点50的方法,然而,如此会导致靠近入光面112的区域产生光晕(light ha1o)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以提升面光源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与一侧面。入光面与侧面相对,而出光面连接入光面与侧面。部分出光面上设有多个柱状透镜,其余部分的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微扩散结构。每一柱状透镜是从入光面沿一预定方向延伸,且此预定方向是朝向侧面。相邻两柱状透镜之间是分离的。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可借由柱状透镜的弧面来控制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散射角度,以避免靠近入光面的区域产生明显的亮点。此外,由于柱状透镜的弧面为平滑表面,不会增加出光量,所以不会产生光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光板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是光线于图4导光板入光面的传递路径的侧视图。
图5B是光线于图4的导光板中的传递路径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另三种柱状透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50:亮点 100:背光模组
60、150:发光二极管 110、200、200a、200b、200c:
62、152:光线 导光板
112、202:入光面 214、215:弧面
114、204:出光面 216:顶部
115:微凹结构 220:微扩散结构
116、208:导光板底面 230:V形沟槽
117:V形结构 D1:导光板长度
120:棱镜片 D2:间距
130:扩散片 D3:最短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