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及导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083.7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2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36 | 分类号: | G01C21/36;G01C21/34;H01Q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导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利用显示器金属框架做为调频天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无线系统在车用电子上的应用很广泛,如导航装置可利用调频无线发射,让车内音响系统以调频接收做为语音导航的广播,或是导航装置的遥控器也可利用调频频段做无线联结。举例来说,导航装置以盖台的方式将频段107.8MHz做为语音导航的广播。如此一来,即能通过车内音响得知语音导航的各项信息。
然而,传统导航装置必须额外地设计一天线以接收调频无线信号。如此一来,研发人员需在有限的空间中费神地找出可供天线容置的地方。此外,传统导航装置的天线亦不利于将导航装置的整体体积缩小。再者,额外购置天线将增加生产成本及产品重量而不利于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利用本身既有的显示器金属框架做为调频天线,以使研发人员完全不需在有限的空间中费神地找出可供天线容置的地方;此外,将有利于将产品的整体体积缩小及不需额外地购置天线而降低生产成本及产品重量,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一显示器金属框架;一调频模块;以及一耦合元件,电性连接至该调频模块,并与该显示器金属框架部份重叠,使得该耦合元件及该显示器金属框架之间形成一电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一显示器金属框架;一调频模块;以及一耦合元件,电性连接至该调频模块,并与该显示器金属框架部份重叠,使得该耦合元件及该显示器金属框架之间形成一电容结构。
较佳地,该耦合元件的面积是该显示器金属框架的1/8至1/16。
较佳地,该耦合元件是一软性电路板。
较佳地,该耦合元件的面积恰使得调频频段的无线信号通过该电容结构。
较佳地,该耦合元件设置于该显示器金属框架的外表面。
较佳地,该耦合元件设置于该显示器金属框架的内表面。
较佳地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传输线。
较佳地,该传输线是单芯线。
较佳地,该显示器金属框架的周围长度是大于80mm。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完全不需在有限的空间中费神地找出可供天线容置的地方、有利于将产品的整体体积缩小、降低生产成本及产品重量,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电子装置或导航装置内的所有接地的金属部件皆为调频天线的一部份,大幅地提高整体无线效能、具有最大雷达截面积以及大幅提升射频电磁兼容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种外接天线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外接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图。
图4是第二种外接天线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二种外接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元件的面积为显示器金属框架的1/16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元件的面积为显示器金属框架的1/8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测量图。
图8是第一种外接天线的衰减值的测量结果。
图9是第二种外接天线的衰减值的测量结果。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元件的面积为显示器金属框架的1/16的衰减值的测量结果。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元件的面积为显示器金属框架的1/8的衰减值的测量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例如是导航装置,且电子装置10包括显示器110、耦合元件120、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模块130及传输线140。显示器110包括显示器金属框架112。传输线140例如为单芯线,且传输线140将调频模块130电性连接至耦合元件120。耦合元件120例如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ing Circuit,FPC)。耦合元件120经传输线140电性连接至调频模块130,并与显示器金属框架112部份重叠,使得耦合元件120及显示器金属框架112之间形成电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