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具连接扣公扣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6132.X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6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育齐;曹蕾 |
主分类号: | F16B12/00 | 分类号: | F16B12/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071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具 连接 扣公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连接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具连接扣公扣。
背景技术
传统家具的各部分之间通常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不仅容易造成家具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同时由于其所占体积较大,也会给运输增加不少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很多家具大都为可拆卸,这样使得家具在未使用或在运输时可以将其各部分拆分开来并进行包装,这不仅减少了家具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家具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碰撞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拆卸家具通常采用螺钉和螺钉座的配合或者是螺钉与活页的配合等方式进行家具各部分的连接。采用这类连接件连接需要在家具的连接位置处进行打孔,长时间使用螺钉连接口会变大,稳定性变差,不仅连接不稳,而且还容易对家具造成损坏;部件之间的连接间隙较大,影响家具的美观;不论是安装还是拆卸,过程繁琐而且都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又发明了利用连接扣来连接家具部件,连接扣通常包括有带有底座的公扣和母扣,使用时将公扣和母扣的底座座分别埋入需要相互连接的家具部件的相应位置,公扣的扣体裸露在外,母扣的扣体插入孔与所在的家具部件表面处于一水平面上,安装时将扣体插入扣体插入孔,即可实现公扣与母扣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具的无缝隙连接,而且不需要借助工具即可实现对所连接家具各部件进行拆卸和安装,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发现了其存在着以下的不足:公扣在埋入家具部件时的稳定性不够,在反复的拆装过程中慢慢会松动甚至会从家具部件中脱落,这不仅不能较好的实现其连接的功能作用,甚至还会给所连接的家具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与家具部件连接稳定的家具连接扣公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具连接扣公扣,它包括有底座以及扣体,所述的扣体设置在底座的一端面上,底座的另一端面则设置有定位凸楞。
所述的定位凸楞两侧面开设有定位槽。
所述的定位凸楞两侧边设置有齿牙。
所述的定位凸楞侧面开设定位孔。
所述的底座的边沿超出定位凸楞的底端边沿。
所述的底座的边沿与定位凸楞的底端边沿齐平。
所述的底座的边沿小于定位凸楞的底端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包括有底座以及扣体,所述的扣体设置在底座的一端面上,底座的另一端面则设置有定位凸楞的这么一种家具连接扣公扣,与家具部件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不会在反复的拆装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更好的保护了所连接的家具,也更好的保护了连接扣本身,在定位凸楞两侧面开设有定位槽和定位孔以及在定位凸楞两侧边设置有齿牙都能够使得定位凸楞与家具部件连接起到进一步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得公扣与家具的部件的连接更加的紧密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凸楞侧面开设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边沿与定位凸楞的底端边沿齐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边沿小于定位凸楞的底端边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斜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至7所示,一种家具连接扣公扣,它包括有底座1以及扣体2,所述的扣体2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面上,底座1的另一端面则设置有定位凸楞3,在使用过程中会先将定位凸楞3以及底座1埋设在所要连接的家具部件内,使得扣体2所在的底座1端面与家具连接件的表面齐平,由于设置了定位凸楞3使得公扣与家具部件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不会在反复的拆装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更好的保护了所连接的家具,也更好的保护了连接扣本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育齐;曹蕾,未经刘育齐;曹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6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