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汽车自动感应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5537.1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3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65/2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04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汽车 自动 感应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的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也从高档生活用品,逐步走进百姓家庭,在一般的汽车内四个门上分别都设置有汽车门锁,门锁均采用机械锁紧装置,通过机械形式对车门锁紧以实现防盗功能,在结构上一般包括锁体和锁芯它,利用锁芯拨动拉杆,拉杆通过钢丝把车门上保险销锁住或打开。此类锁的缺点是安装麻烦、只防不报警,而且极容易被劫匪破解,即使破解不了也可以通过破坏车辆将车或车中财物盗走。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通过加装电子防盗设备来防盗,虽然较机械锁更为安全,但也存在无法进行司机身份验证,无法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只要车辆被盗就难以追踪车辆的动态。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采用非接触式,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目前,市场上也有少数将RFID技术应用到汽车防盗设备中,但一般只是用于监控汽车状态,并发送报警信号,至于汽车被盗后依然很难对其作出跟踪。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盗功能的汽车锁已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安全性好,成本低廉,而且安装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实现跟踪功能的基于RFID的汽车自动感应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自动感应门锁,包括车载锁体、锁芯、与锁芯相配的钥匙,锁芯的轴上套有锁芯轴套及限位轴套,限位轴套上设置有切槽,锁芯通过套筒安装在锁体内,套筒的端面上设有钥匙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设置有锁定爪与切槽活动连接,锁定爪上设置由驱动其动作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主要由控制器、电机以及传动装置组成,锁芯轴套的外围设置有磁场发生器,钥匙的内部装有与该磁场发生器相配的收发器,该收发器与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锁芯轴套内设有弹簧,在锁芯内设有顶销,限位轴套上设有限位面,并在限位轴套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凹槽和圆弧拉杆限位块,锁芯的轴上设有拨柱,锁芯通过圆弧拉杆限位块与控制车门保险销开闭的拉杆连接。
所述磁场发生器包括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包围在锁芯轴套上,其端部连接一安装在锁体内的电源,该电源采用锂电池。
所述钥匙凹槽呈十字型,钥匙上设置有与该凹槽相配的凸块。
所述限位轴套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由RFID标签元件,RFID标签元件的外部设置有将其封装的塑料外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含有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的钥匙,该钥匙可被插到锁体内并放置在一个非常接近一个线圈的位置上,线圈可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用于激励设置在钥匙内的收发器,通过收发器发出一个信号,被锁体内的电机所接收,而电机可响应于一个合适的钥匙所接收到的正确识别密码而致动,通过电机驱动锁定爪移动到解锁位置上,使钥匙旋转以将锁打开,电机及线圈所需的功率由自带电源提供,应用独立,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2、锁体内还设置有RFID标签,通过天线的共振传输信号,利用汽车周围环境的RFID阅读器,无线识别、追踪,可以实现对汽车状态的实时监控,即使汽车被盗也可以知道其所处的位置,有利于配合警方将捉拿盗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体2、锁芯3、钥匙4、锁芯轴套5、限位轴套6、顶销7、套筒8、拨柱9、RFID标签10、线圈组件11、收发器12、环形凹槽13、塑料外壳14、拉杆15、切槽16、锁定爪17、驱动装置1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5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