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贯流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1552.9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0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拨;姜凤华;张敏;程竑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贯流风机,属于贯流风机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由于在一定的流量系数下相对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产生的总压系数较高,其对于风轮径向尺寸的要求很小(体积小);可以根据对风量的要求自由的选择叶轮长度,而且送风均匀集中和噪声较低的特点,尽管它与轴流式和离心式通风机相比效率偏低,但在家用电器、激光仪器等低压通风换气场合,以及农业物料清选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工业生产、科学技术,以及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洁净度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于提高贯流风机的外特性性能,降低噪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贯流风机基本上属于在叶轮中只产生速度的冲动式叶轮,而这一速度又必须在出口蜗壳中才能转化为静压力,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出口蜗壳的设计形式。而出口蜗壳一般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后导向蜗壳,其二是前蜗舌关联蜗壳。对于后导向蜗壳的设计工程上一般用以贯流风机偏心涡涡心位置(实验数据确认)为圆心的同心圆来修正。而对于前蜗舌关连蜗壳,从结构上来分,又可以继续细分为蜗壳舌部(这里简称蜗舌)以及前导向蜗壳这两个主要部分;其中前导向蜗壳型线为一段与流动方向一致的大圆弧线或直线,问题集中在对于蜗舌的设计上,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是与叶轮形成一定包络的“口袋式”方案,采用此种蜗舌可以将回流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蜗舌间隙大小对于风机的外特性性能、噪声控制有很大影响。舌部间隙较大时风机压头降低,流量减少,噪声变小;舌部间隙减小时,风机压头升高,流量变大,噪声增大。
贯流风机的噪声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宽频低幅的湍流噪声,其二是窄频带高幅值的通道噪声(旋转噪声)。一方面通道噪声作为贯流风机主要噪声源,另一方面湍流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目前对于贯流风机降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离散通道噪声频谱上。对于离散通道噪声频谱措施的应用及研究,从径向方向错位离散和轴向方向错位离散两个方面来考虑,主要集中在对贯流风轮的改造上,采用模块化的多节风轮错位组合(轴向方向错位离散)除了加工的便利及结构强度改善外,能起到离散通道噪声频谱的作用;采用斜叶片(轴向方向错位离散)以及叶片的不等距随机分布(径向方向错位离散),与谐波相干增强了基频脉动的等距直叶片相比,也能有效的离散通道噪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06786、95100629、00123848中分别记载了等距不等距叶片混合方式降噪、不等距斜叶片降噪、叶片分组,每组叶片均匀增大角度排列降噪。而对于探索通过修改贯流风机蜗壳结构降噪的途径,考虑到贯流风机内部流动的二元性以及蜗壳型线二维设计特性,通过优化蜗壳型线设计能抑制湍流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善噪声水平;但从离散通道噪声频谱的角度,蜗壳型线的二维设计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在轴向方向上对蜗壳型线进行再设计,考虑到蜗舌对风机性能及噪声控制的重要影响,因而可以首先对蜗舌在轴向上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三维设计特征,这里称之为异形蜗舌。目前工程上采用的蜗舌主要是平行旋转轴的蜗舌,此蜗舌在轴向方向上与叶轮外缘始终保持恒距,与风轮的“刮擦”为恒距直线式,是二维蜗壳型线设计沿轴向拉伸的结果。因而在蜗舌附近,采用常规风轮轴向上容易产生一致(趋势)的压力脉动,因此容易产生大的高次谐波成份,这种谐波若包含在噪音中具有容易变成刺耳音的特点。
目前应用的恒距蜗舌(统称为直线蜗舌)的贯流风机,随着舌部间隙减小时流量变大,但噪声也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善贯流风机的外特性性能,降低噪声的贯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贯流风轮、底盘蜗壳、出风框蜗壳,其中底盘蜗壳的截面形状包括有底盘引流线、后导向蜗壳曲线以及底盘出风口型线,出风框蜗壳的截面形状包括蜗壳舌部和前导向蜗壳型,蜗壳舌部在平行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与贯流风轮的叶轮外缘之间的距离值为变化值。
上述蜗壳舌部在轴向做成齿状、波纹状或斜歪扭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15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放电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小型燃气发动机的燃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