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风嘴高效节能型烘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1062.9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锦才;黄伟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锦才;黄伟伦 |
主分类号: | F26B3/02 | 分类号: | F26B3/02;B29C4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风嘴 高效 节能型 烘箱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塑料软包装行业中挤出复合设备所配套的烘箱之改进。
二、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塑料软包装行业中挤出复合设备所配套的普通烘箱的进风嘴都是直吹式结构——由单进风嘴直接与一级大风鼓相通构成,所述的大风鼓是指连接于鼓风机与进风嘴之间容积相对比较大的风鼓。因此,大风鼓分配到各个进风嘴的压力和风速相差很大,导致烘干挤出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水的效果差别也较大,因而,在同等速度、同等材料、同等烘干效果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增加烘箱长度才能满足,这样既增加制造成本又增加设备的安装场地。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每个进风嘴配置二级小风鼓,通过小风鼓再与大风鼓相通的结构,以克服现有普通烘箱的进风嘴不可单独调节风量的结构,所存在着各个进风嘴的压力和风速相差很大,导致烘干挤出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水的效果也相差很大,因而,在同等速度、同等材料、同等烘干效果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增加烘箱长度来满足,这样,既增加制造成本又增加设备的安装场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大风鼓的基础上,给每个进风嘴配置二级进风小风鼓,来形成大风鼓与二级进风小风鼓相通、再由二级进风小风鼓与进风嘴相通的结构。具体是在大风鼓连接于鼓风机与进风嘴之间,给每个进风嘴增设二级进风小风鼓,保留原有的回风鼓和回风嘴,此时的大风鼓就相对成为一级大风鼓。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大量节约能量和降低设备造价,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并保障了挤出复合产品质量,能广泛应用于挤出复合设备中对原有的烘箱进行改良。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标记:1、一级大风鼓;2、二级进风小风鼓;3、进风嘴;4、导辊;5、回风嘴;6、挤出复合材料;7、回风鼓;8、进风阀门。
在图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风嘴高效节能型烘箱,在原有大风鼓的基础上,给每个进风嘴3配置二级进风小风鼓2,来形成大风鼓与二级进风小风鼓2相通、再由二级进风小风鼓2与进风嘴3相通的结构。具体是在大风鼓连接于鼓风机(图中没有标示)与进风嘴3之间,给每个进风嘴增设二级进风小风鼓2,保留原有的回风鼓7和回风嘴5,此时的大风鼓就相对成为一级大风鼓1。从而使到由一级大风鼓1进来的风不会直接分配给各个进风嘴3,而是要首先经过二级进风小风鼓2才可以分配给各个进风嘴3,加上,二级进风小风鼓2在其顶部具有若干个能控制的进风阀门8,这样,就能有效保证由二级进风小风鼓2进来的风能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进风嘴3。因此,各个进风嘴3得到的压力和风速基本一致,因而令到借助导辊4引导过来需要烘干表面胶水的所有同等挤出复合材料6,能获得同等速度和同等烘干效果,由此而保障了挤出复合产品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各种挤出复合材料6对其表面胶水的烘干程度要求,可以预先设定开启位于二级进风小风鼓2顶部的进风阀门8之数量,以有效达到较佳烘干效果和节约能量为宜。当然,也可以为所述的进风阀门8配置自动控制装置,在对挤出复合材料6表面的胶水进行烘干的过程中,随时并自动调节进风阀门8的开启数量,以适量增大或减少由二级进风小风鼓2进来的风分配到各个进风嘴3时的风量、压力和风速。
图1的实施例之一与图2的实施例之二都具有相同的原理和效果,有所不同的是两者结构有微少的区别:前者的二级进风小风鼓2设置于回风嘴5的一侧,后者的二级进风小风鼓2则设置在回风嘴5的上方而使得其结构比前者更为紧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也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锦才;黄伟伦,未经许锦才;黄伟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1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